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青岛日报:云南路街道扎实推进旧城改造工作

1
青岛新闻网 2010-01-08 13:45:53 青岛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云南路街道面积1.27平方公里,下设9个社区居委会,有18000户居民,人口55000人。其中低保家庭622户,残疾人家庭1300余户,困难家庭420余户,下岗失业人员近6000名。 2007年3月份以来,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改善民生和城市交通状况,市南区先后对云南路片区旧城、火车站商圈,海底隧道接线工程、快速路三期建设等进行了大规模拆迁改造,12000余户居民

已经动迁。而随着拆迁安置工程的顺利进展,从今年9月份起,拆迁居民开始陆续回迁。如何抓住旧城改造带来的巨大机遇,走出一条与新环境相适应的发展路子,改出一片新城区,改出一片新业态,改出一片新景观,是云南路街道在“首善之区”建设中应该始终坚持的目标。

    明确发展优势谋划西部经济发展新格局

    相对市南区东部地区,西部老城区基础环境差,居民消费需求能力不足,经济呈现出低层级、规模小的特点。改变老城区服务业水平偏低的问题,应抓住街道经济职能转变的契机,在协税护税、调整经济结构上下功夫,逐步推动西部经济多元化发展。

    (一)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开创协税护税工作新局面。协调工商、税务、城管等部门对管区三个市场及周边漏征漏管户进行集中摸底清查,督促业户办理税务登记证;加强与区外经局、青岛城投等单位的沟通协调,立足发展“微观经济”,根据回迁区域商业网点建设必备业态组织网点招商,建立完善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满足居民购物、餐饮、综合服务、家政服务、维修服务和现代服务基本需求。截止到目前,338家纳税企业完成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4万元,完成计划的77.46%,同比增长18.97%;限额以上企业增加7家,营业收入13853万元,完成比例65%,同比增长5.8%;完成个体工商户数量209个,完成比例135.71%,同比增长15.47%;新增私营企业数量47个,完成比例112.77%,注册资本3108万元,完成167.91%,同比增长29.23%;实际利用内资4000万元,完成70.18%,利用青岛市以外资本3000万元,完成比例的75%。

    (二)增强服务意识,发展好重点企业和特色经济。建立党工委成员联系点制度,采取“一对一”的帮扶包抓机制,对管区4808厂、7811厂等军工企业进行定期走访,全面把握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主动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针对管区大规模拆迁改造带来的道路交通不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为中铁十九局等施工建设单位在菏泽路一带修建了便道,维护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同时,围绕“一个街道要有一条特色街”的工作要求,加大特色街建设步伐,就莘县路45号原小港水产品批发市场楼内基础改造、摊位设置、品牌引进、招商引资工作进行及时沟通,协调青岛海运集团投资600万,完成了水产品市场内外环境整治,形成了水产品消费一条街。

    (三)把握拆迁契机,逐步推动西部服务业的振兴。针对西部服务业发展落后的实情,牢牢把握拆迁改造蕴藏的巨大商机,依托云南路片区旧城改造,以大型购物中心、综合超市、高档精品步行街为重点,加强与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的联系,共同做好云南路、东平路一侧1.2万平方米网点房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正在与佳世客、法国欧尚(世界500强企业)等单位积极接洽,商谈投资事宜;依托云南路片区旧城改造,发挥轮渡作为青岛重要交通枢纽的优势,树立高端和精品意识,大力引入世界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在东平路、嘉祥路交界处打造8000平方米商务酒店,为来青游客和商务人士提供高品质的住宿餐饮服务;依托中岛组团建设,逐步建设一些高标准的住宅、酒店和写字楼,吸引高素质人才来居住、消费和发展。扶持以健身俱乐部、养生会所、KTV、酒吧等为代表的休闲娱乐业不断发展,促进“夜经济”的发展。加快餐饮业规模化、品牌化、大众化发展,打造集办公、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档商住区,逐步实现西部产业复兴规模化发展。

    解决民生难题增加居民群众幸福指数

    在打造“首善之区”的过程中,要重视经济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也应关注民生,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唯其如此,“首善”才会真正名至实归、众望所归,“社会秩序最好”这一目标也才会真正实现。

    (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旧城改造前,大部分居民家中没有安装“双气”,日常支出相对不多,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员、低保户、低收入家庭靠政府的救助,基本能维持日常生活。回迁后,随着物业管理费等各种费用的增加,可能会出现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水平下降了的情况。因此,在回迁过程中,街道高度重视这部分人的救助工作,及时创新居民小区或单体楼管理模式,采取让困难群众参与楼体管理等方式,让他们住得进、住得起,防止出现隐性或次二元结构。同时,围绕新区建成后,居民群众可能遇到的困难,建立完善家庭档案,进一步完善低保救助制度,防止出现因拆迁改造沦为新的贫困户。

    (二)完善社区就业帮扶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根据新建小区的实际,及时准确的掌握居民需求信息,及时了解单位的用人需求,从而“就近就地”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鼓励连锁超市、商务酒店吸纳“零就业”家庭人员,引导、扶持困难家庭成员进行创业自救,发展楼院经济,推荐低保困难群众参与楼院物业管理,实现增加收入与弹性就业的双赢。同时,深入社区,逐户摸底,了解失业人员的具体困难和就业需求,对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对象,确定专人,量身定制帮扶计划,实施“一对一”跟踪帮扶,多方收集岗位信息匹配推荐,提供好个性化服务,及时送人上岗。街道办事处还在各个社区通过召开座谈会、建立政策信息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及时、快捷的讲解就业政策,宣传自谋职业先进事迹等,帮助、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并建立同经贸、劳动、就业等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提供接待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一条龙”服务,大力扶持有技能、有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流动人口等失业人员自主创业。

    (三)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一是完善特殊群体服务体系。针对“迁户巡访”中掌握的困难单亲家庭多这一实情,联合青岛爱益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了“金色翅膀”家庭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24个困难单亲家庭建立了详细档案,全面了解掌握青少年的爱好特长、困难情况、需要帮助的项目等,并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的专业工作方法,开展专业心理辅导项目,协助家长与教师解决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扰,让困难群众感觉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二是完善流动党员服务体系。针对社区外来流动党员“身份难确认、活动难保障、联系难沟通”等盲点问题,街道党工委成立云南路街道流动党员服务站,将这些流动党员和流动党支部纳入街道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以此为依托,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联系;指派专人负责联络和联系,重点了解外来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对生活遇到突发困难的党员进行及时帮扶救助。不仅如此,街道还通过匡秀娟家政服务公司和街道司法所为党员家属提供就业信息和权益保障服务。今年以来共举办6场专业招聘会,为12名外来流动党员家属免费提供就业岗位,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以此进一步强化了党组织对党员的关怀和服务,增强了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培育首善精神构筑和谐发展主旋律

    市南区市民通过参与文明迎奥、打造城区新环境等活动,文明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城市认同感较高,但离“首善之区”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要从优化居民素质和增强社区向心力入手,培养“首善之人”,培育“首善精神”,创建“首善之业”,构筑出和谐发展主旋律。

    (一)开展基层先进文化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社区之间文体设施共建共享;举办“迁户居民文明教育”、“新家园论坛”、“家家新”、“拆迁居民厨艺赛”、“城市变迁摄影展”等论坛及宣传活动,实现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的文明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楼道文化建设,进行科普和安全知识,家庭伦理等国学宣传教育外,制作各类宣传贴画,在电梯、大厅、消防通道等处张贴,不断提高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水准,提高居民参与“首善之区”建设的积极性。

    (二)培养居民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增强,居民才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首善之区建设中来。为此,街道针对西部居民复杂的成分结构,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精心设计宣传教育活动载体,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三项教育”活动,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高尚情操塑造人,用先进文化培育人,以此强化他们对社区的认知和认同。并坚持拓展诸如居民论坛、居民听证会、社区对话等参与渠道,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创造条件,在政府与居民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机制,切实增强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三)加强社区组织建设。首先,积极推行党组织“凝聚力”工程,创立“党员奉献积分卡”、“阳光服务站”等党建新模式,使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得到彰显。其次,完善社区居委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办事程序,健全工作职责,规范服务内容,逐步减弱其行政化色彩,让居委会干部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过程中实现能力提升。再次,针对原先亲密的邻里情难以维系,老邻居、老街坊关系被打破的情况,积极培育各类群众性组织,如治安巡逻队、秧歌队、老年书画协会等等,给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构建新的邻里关系提供平台,推动“首善之区”建设全面发展。改善外在环境打造现代宜居城区

    “首善之区”这一奋斗目标,不仅包含着要把市南建成既是道德、教育、文化方面最好的地方,同时也包含环境的优美、社会的和谐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建设一个整洁、优美、安全的外在环境,是打造现代宜居首善城区的直接体现。

    (一)建设优美社区环境。首先,加强与新建小区物业公司的协调,建设一处综合文化广场,为居民修身养性提供良好的场所。其次,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契机,对小区周边未拆迁居民楼院进行改造、提升,形成与新小区相协调的社区环境。并加强与城管中队的协调,发挥好网格化队员和卫生协管员的作用,加大对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扬尘等问题的整治力度,维护好拆迁区域的环境秩序。再次,积极打造“我的社区我的家”文明创建品牌,动员居民群众积极“认领”社区公共服务岗位,主动承担保洁、护绿等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实现环境建设的全民参与。

    (二)建设安全社区环境。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以技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与公安派出所、物业公司的协调配合,着力提升技防水平。在云南路两侧回迁区域安装50多处视频探头,形成全覆盖、无缝隙安全管理体系;会同公安和管理单位、专业部门,研究落实诸如地震、疫情、火灾、破坏性自然灾害、爆炸、大规模冲突中的应急状态预案,建立机制,并作好居民的宣传训练,制定教育、演习的具体计划,在此基础上及时举办天然气安全使用、高层住宅安全防护、消防逃生知识培训,增强居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成立了云南路街道办事处信访工作办公室和各社区信访代理站,坚持信访窗口前移,发动机关、社区干部深入到居民家中,对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准群众的思想脉、情绪脉,解疑释惑。对于群众的诉求能够明确答复的及时答复,不能答复的主动帮助群众与市区有关部门对接,按照政策法规认真加以解决,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杜绝了缠访、闹访事件的发生。云南路片区旧城改造回迁工作开展以来,通过主动下访,共解决矛盾纠纷44起,重大信访隐患11起,解决居民难事40余件。

    (三)建设高水平社区平台。结合回迁区域预留的配套房过于分散、居住模式较以前相对集中的实际,加大规划和建设力度,采取“1+4”模式,即办事处加4个社区,对现有9个社区进行整合,对服务用房条件进行改善,重点围绕“三室八有”(办公室、会议室、阅览室,有党组织牌子、党旗、桌椅、电话、书刊文件柜、学习资料、配套电教设备、规章制度),解决好社区党组织办公用房、活动场地等问题,并及时加强与区相关部门的联系,就办公服务用房位置、价格进行沟通协调,力争到2012年各社区管理服务用房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达到30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借助新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采取社会招聘、社区干部调整等形式,挑选一批年轻化、有知识、有能力、责任心强的人员加入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为居民提供劳动保障、扶贫救困、医疗卫生等服务。目前,共建立帮扶对子60多个,提供信息、技术1200多条,发放帮扶资金、物品共计10多万元,帮助解决各类问题160多个。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日报:江苏路街道共建共享和谐社区
下一篇:青岛日报:云南路街道办的普通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