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另类邮局由正慢递走红 提笔给未来写封信(图)

1
青岛新闻网 2009-11-18 14:31:54 中国青年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究竟选择哪种“足够慢”的动物来做慢递的代言人,曾经是团队内部争论的焦点。

    有人提议用蜗牛或乌龟,但其他人认为这两种动物“负面新闻太多,有误事的嫌疑”。猪八戒也被推上榜单,可是经过一番仔细的考证,有人提出:“猪八戒是个神仙,跑得应该也不会太慢吧。”这个建议也只得作罢。

    直到熊猫被提名时,这个“代表中国”的形象,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为了强调它的职业特征,设计师高呈昀

特别将熊猫的头放大、肚子变胖、手脚缩短,一个憨憨的、看起来不太擅长运动的“胖墩儿”慢递员就这样问世了。

    “在这个节奏快得让人眩晕的时代里,慢是件好事。”曾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了5年的高呈昀,从听说了“由正慢递”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这个当时还不成熟的项目的合伙人之一。几个月后,她发现,正是这只熊猫帮助她,在专业之外,第一次找到了“自己的事业”。

    在许多人看来,这个展览简单得甚至有点寒酸,但这丝毫不影响同样年轻的游客们,与这段“80后的集体回忆”产生共鸣

    对于这个团队的大多数人来说,一年前,他们也像高呈昀一样,不过是北京几百万上班族中最普通的一员。每天打卡上班,拿着一份不算丰厚的薪资,在朝九晚五的时间段里,过着满是框架、不得逾矩的生活。

    有时,成员之一的王海元甚至会羡慕写字楼前那个卖煎饼的小贩,“每天只要忙三四个小时,写字楼附近的人都排着队买,赚的还比我多”。

    直到创立慢递公司这个念头,像个胀满了的氢气球,在这些年轻人面前“砰”地炸开,他们才发觉,原来生活充满了选择,至少他们可以选择“一种快活地活着的方式”。

    从那一刻开始,王海元就过上了“一种颠倒的生活”。因为他上大学时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曾在一家娱乐城的施工现场做过一年生产经理,于是店面装修时,他便理所当然地成了“监工”。

    那时的工作,是抓“每四天盖一层楼”的进度,与混凝土和钢筋供应商谈生意,可现在,他只是在一间120平方米的店铺内,对着图纸反复地研究一些看来更琐碎的小事:粉刷墙体用绿色还是深灰色?窗框是否用木头包起来?门前要不要设一张供游人休息的长椅?

    “好在,有了梦想,生活就不会枯燥。”他说。

    而法律专业毕业的赵悦却成了“创意总监”,因为她的“想象力足够丰富”。

    她用整间店面三分之一的区域,办了一个题目为“成长”的小小的展览。她先是列了一张长长的清单给妈妈:铅笔盒、积木、不倒翁、作文纸、校服……然后要妈妈把这些东西从江苏老家寄到北京。赵悦甚至还特意嘱咐:“小队长袖标在写字台抽屉里的铁皮铅笔盒里面,一起给我寄过来吧。”

    在许多人看来,这个展览简单得甚至有点寒酸,但这丝毫不影响同样年轻的游客们,与这段“80后的集体回忆”产生共鸣。总有人和赵悦讨论,你们学校校服怎么也这么大?你上小学时只当过小队长?

    有个女孩干脆指着画框里的错别字打着红色圈圈的作文试卷哈哈大笑:“我小时候写作文也这么多。”

    曾经在一个传媒公司做设计师的郑斯锘,本来只是被请来兼职教店里的员工素描。可是在这个“很有感觉的地方”,他想尝试一些除了“线条结构、光影关系”以外的元素。他给自己的课程取名“心灵素描”——“爱、梦想、期望、挫折”,分别是他每堂课的不同主题。

    他对画功基本没有要求,标准简单到“只要远处的树别比近处的树还大就行”。有一次,他带着学生专门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去画“抱怨”。其中的一个学生,抱怨人为什么早上9点钟就要上班,为什么到了晚上就得睡觉。

    “他抱怨的其实是规则。”这位“半路出家”的老师总结道。

    当郑斯锘要求学生将这种抱怨画到白纸上时,这个学生却根本画不出来,他只能向老师描述一个场景。“我想画一个雕塑,一个玻璃瓶子从高空落下来,它四溅的碎片正在向外弹射的那一刻被定格。”这个学生又补充了一句,“打破一切!”

    尽管这只是一幅想象中的作品,但郑斯锘仍然对这样的教学成果感到很满意,因为“我在这里碰到了理想的学生,他们有足够的想象力。”

    慢递“是通过一种类似行为艺术的方式,提醒人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去关注自己的当下”

    “由正慢递”的店员,23岁的女孩胡广越,便是这些“理想的学生”中的一员。

    这个来自河北衡水的女孩,只读到初中毕业。为了要供学习成绩更好的哥哥读大学,胡广越被送去学了一门在家乡很普遍的、“给鼻烟壶内壁画画”的手艺。

    那不是一项简单的技艺,它需要绘画者全神贯注,将一种尖尖的带钩的笔放进鼻烟壶底部,从底部开始“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慢慢地画出一个小世界。

    刚开始学的时候,她一天只能画一个鼻烟壶,这只能给她带来三四块钱的收入。更让这个喜欢画画的女孩子“郁闷”的是,这样的绘画,都是按照师傅给的模板或是画册上的图案临摹的,它更类似复制,而并非创作。

    今年3月,胡广越投奔哥哥来到北京,听说北京有一个798艺术区,便兴奋地来参观。她还记得,当时一到这里,“就不想离开了”。于是,胡广越决定在这片艺术区中找一份工作。最初,她只能在咖啡厅里做服务员,或是在时尚小店里卖饰品。

    一次,她偶然地走进“由正慢递”,便在“记忆与未来”的本子上画了一幅想象中青山绿水、隐士居其间的世外桃源,因为“798就像世外桃源一样让人向往”。正是由于这幅画,她被聘到慢递做销售。此后不久,老板就启发会画画的她:“画带有自己风格的熊猫,表达自己的内心。”

    这个常年对着图画书上的山水想象整个世界的女孩,一下子找到了感觉。她给熊猫加上了眼神,“因为它很欢乐,总是能微笑地面对一切。”这个爱笑的女孩说。现在,在慢递的架子上,就摆着她设计的明信片。

    她自己最得意的一张,是“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有一条宽阔的马路,笑眯眯的熊猫在马路上奔跑。看到来这儿的人们对着自己画出的熊猫,露出快乐的神情,她终于知道,“有些幸福似乎比世外桃源更具体”。

    而胡广越的同伴,19岁的店员孙静,刚开始时“根本无法理解这家小店究竟在做什么”。

    在来北京之前,她只是一个家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的普通女孩。高中还没念完,因为家里贫困,她做了一个看似理所当然的决定,“让弟弟念书”。尽管这个爱看书的女孩也有着自己对青春和人生的幻想,但那时她唯一的出路,是远离家乡,去那些只在电视里见过的城市打工。

    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做手机配件,但她“实在不喜欢”,直到“由正慢递”招聘店员,当时在这里做保洁的阿姨打电话给她。就在那时,阿姨甚至还说不清这里到底是个什么店铺。所以,当孙静听到“就是书店”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坐火车来到北京。

    尽管在“由正慢递”还不为人所了解的初期,她会对每一个走进店里的顾客微笑地讲解“慢递的意义”。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搞不清,这家店到底在做什么。

    每当顾客问起“写给未来?可是谁知道未来我会不会在现在的地址呢?”孙静也会像背书一样地说起,慢递“是通过一种类似行为艺术的方式,去提醒人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去关注自己的当下”。

    可对这个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在我们那里,一封信隔上老长时间才来,是个很正常的事儿。”但渐渐地,从那些城市客人好奇而惊讶的语气中,孙静开始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工作”。

    她似乎总是羞于用太多的词语去描述自己的个人感受。其实,在“由正慢递”里,这个看上去不太起眼的女孩,正扮演着慢递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每个晚上,她才是真实生活中的那个“慢递员”,将这一天需要投递的信件拣出,并送往798门口那个矮个扁身的绿色邮筒。

    在这里,曾经想当一个幼儿园教师、“永远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孙静,找到了心中憧憬着的“单纯的生活”。

    将“阝”和“攵”放在与招牌遥遥相对的另一边,“阝”代表听,“攵”代表走。一边听,一边走,“人生就是一个游走的过程”

    “在我们这个团队里,80后是绝对主力。”今年37岁的刘伟说。几个月前,这个“熊猫慢递”团队中的灵魂人物,辞去原公司高管的身份,埋首于这间小小的店铺。

    “由正慢递”四个字正是他的主意,他将“阝”和“攵”放在与招牌遥遥相对的另一边,“阝”代表听,“攵”代表走。一边听,一边走,“人生就是一个游走的过程”。

    常年充当为其他人出谋划策的角色,这让刘伟觉得“有点疲倦”。不过这一次,他终于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自己去实现自己的创意”。

    “很多人都有想法,但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想法付诸实践。”这个团队的每个成员都秉持这样一种理念。

    在“由正”开始营业后不久,很多回馈也印证了这个判断。

    豆瓣网上的一个网友贴出了她在两年前写下的日志。那时,因为“害怕自己忘掉过去”,她想象着开一家能够“保存记忆”的小店,28岁生日时收到18岁的自己寄来的生日礼物;35岁时收到大学毕业时写给未来的自己的信;50岁时收到婚礼的录像带,“录像里年轻的你和他甜蜜的笑容如此灿烂,如今的你们虽然已经开始有皱纹,可是那笑容一点也没有变……”

    不过,在去过“由正慢递”后,她颇为沮丧地写道:“我太没有行动力了。”

    同样缺少行动力的还有很多人。一个在民航做快递业务的朋友告诉王海元,两年前他就有做慢递的打算,甚至因为职业便利,他已经想好了物流渠道如何解决,但是因为家里并不支持,也只好将计划放弃。

    然而现在,这几个年轻人不仅一手制造出了“许多人想到却没有做到”的梦想,而且,还让它越来越具体。

    时至今日,这个团队已经成立了一个公司,有专门的设计部开发明信片、玩偶等特有的商品,接下来,他们甚至正在谋划着,想把分店开进首都商业的中心区域——王府井。

    就连附近邮局的员工,都会经常来这里逛一逛,有一个署名“邮局妹”的人甚至在名为“记忆与未来”的留言本上哀叹:“邮局的生意呀!木(没)有了!”据说,大山子邮局已经在和这个“非正规军”谈合作,甚至曾经带着更高层的领导来这里考察过。

    可刘伟已经开始思考慢递为这个世界带来的新的可能性,整个世界的邮政行业都已经走入夕阳之途,尽管他们有着那么强大的物流和资产。他甚至觉得,总有一天,慢递这项服务会促进邮政发展,甚至对整个邮政行业产生帮助。

    在这个庞杂、巨大、覆盖着包豪斯风格和工业革命气氛的798艺术区里,这群有梦想的年轻人,正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默默地努力着,那是许多人年少时的梦想:“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吧!”

    当然,没有人可以预测,这分梦想究竟可以传递多远。不过,至少从目前来看,一时半会儿,熊猫慢递员还不会停下它那慢悠悠的脚步。

    未来的某一个清晨,那些刚刚醒来的人,会在柔软的枕头下发现牛皮纸信封的一角,他们打开信封,便能闻到从遥远的2009年传来的味道。人们这才回忆起昨晚的梦,梦里有年轻的自己,和一个背着邮袋的胖熊猫。

    不过这个时候,这只胖熊猫已经背着空空的邮袋,骑着脚踏车回到了798艺术区中二街。累坏了的它,手脚并用地爬回自己的灯箱上。

    夜深了,它狠狠地打了个哈欠,小声地对着这间满满地存放着记忆的邮局嘟囔了一句“晚安”,然后在一片沉静中安然睡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136万人感染超级流感:死者肺部黑如焦炭(图)
下一篇:中国50%白领或在未来两年破产 负债成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