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综合类> 青岛港> 媒体评论 > 正文

新华社:青岛港的"工人观"

1
青岛新闻网 2009-10-27 14:52:44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新华网青岛9月22日电(记者樊曦、林红梅) 一座百年老港,一家老牌国企。历经岁月沧桑,却更加闪耀着昂扬向上的青春之光。

    这是为什么?每一个来到青岛港的人都在探寻着。“企业发展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工人阶级。”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说。

    是的,这里,工人最伟大!每一个青岛港工人的脸上,都写着自豪、自信与奋发,每一个人心中都怀着冲天的干劲。试问,有了这样的精神,还有什

么不能实现呢?

    “我们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

    在青岛港,这样的故事常常被工人谈起:

    青岛市奖给常德传一栋别墅,常德传把他让给了青岛港代管的老红军,自己住在普通的职工宿舍里。青岛港一线职工自发出资奖励常德传25万元,他分文不取。

    常德传不止一次这样表达自己对工人的感情:“青岛港是一个大家庭,我是这个大家庭的长子,离退休老同志就是我的老人,广大干部职工就是我的兄弟姐妹。”

    在青岛港,不仅常德传,所有管理层都有一个心声:我们永远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

    在关于青岛港的调研报告中,国家发改委第二咨询组秘书长郭景辉这样描述青岛港的管理层:

    他们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定期开展主题思想教育,让职工群众上讲台,“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今年,青岛港抓住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机遇,组织300多名老八路、老模范、老码头,深入到科队、班组讲历史、讲传统,为职工上生动的“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教育课。

    他们继承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光荣传统,一年召开两次职代会,共商港口发展大计。20年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年夏天最热、冬天最冷的时候,集团领导带领两级机关干部到一线跟班劳动调研30多天,体察工人疾苦,改进各方面工作。

    他们继承了我们党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各级领导公开向职工承诺:“向我看齐!”不建办公大楼省下钱来建码头,不装修办公楼装修职工的候工楼,不买小车买职工班车。

    看看青岛港的变化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现在,青岛港吞吐量从只有2000万吨,到如今超过3亿吨;从资产不足5亿元,到现在的200多亿元,从国际上没有什么名气的港口成长为现在的世界第七大港。

    在青岛港,工人是真正的主人。这种主人的自豪感正是青岛港取得又好又快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育才成才的大熔炉

    在青岛港,一个信念深入人心——“只要肯学肯干,人人都能成才”。

    青岛港大港公司党委书记张学继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全港77%的职工、12000多人只有初中以下学历。那时候,他还只是一个码头的装卸工。新中国成立前,他们这样的工人都被叫做“臭老搬”。

    “做工人也要讲技术,做工人也要多学习。”张学继说。他一干装卸工就干了20多年,干活的时间也是他琢磨学习的时间,怎么样能够用最少的时间把货都卸下来,怎么样降低装卸损耗……

    如今,57岁的张学继不仅成了青岛港的中层干部,还拿到了高级经济师职称。与张学继一样,在青岛港,许多过去“扛大包”的装卸工,如今成长为“握鼠标的”专业技术人才。工人们笑言,这是“用鼠标革了铁锨的命”。

    激发工人的成长愿望、增强工人的成才信心,这正是青岛港一直践行的“成才观”。20多年来,青岛港坚持开展技术工人考工晋级、技术大比武和全员脱产培训,76%的技术工人都成为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

    如今,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文化、学实践的“五学”行动,正在青岛港工人中大力开展。青岛港的工人说,我们要做知识型的新员工。

    在青岛港9000多名农民工中,有540多人担任了班长、副班长,37人担任了队长、副队长,250多人入了党,1629人入了团。去年,青岛港职工人均收入达到7万元,农民工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

    农民工徐万年,因为工作出色,被任命为西港公司副经理,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以发展论英雄,以干事创业论英雄。”常德传说。在青岛港,“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年龄”,干部可以在工人岗位,工人可以在管理岗位。

    争创咱自己的“工人品牌”

    在青岛港,让不少工人最自豪的是,这里的不少“绝活儿”,不少纪录都是用工人的名字命名的,是叫得响的“工人品牌”。

    许振超,青岛港集装箱桥吊队队长、全国劳模。2003年4月,他带领团队以6小时15分钟的高速度,完成了“地中海法米娅”轮全船3400个标准箱的装卸,创出了每小时单船效率339个自然箱的世界纪录,被青岛港命名为“振超效率”而闻名全国。

    孙波,青岛港前港码头工人。2003年,他带领的卸船队以每小时5698吨的铁矿石卸船速度打破荷兰鹿特丹港保持的世界纪录,被青岛港命名为“孙波效率”。

    皮进军,青岛港大港公司装卸二队农民工副队长。2004年,时任班长的他发动全班农民工对散货装卸灌包的几大关键工序进行了改进,他的班几乎包揽了公司氧化铝、硫黄、大豆等散货灌包的最高效率。皮进军被青岛港授予“进军灌装”品牌……

    这样的“效率”和“纪录”在工人的努力下,一次又一次被刷新。据统计,青岛港职工共练出绝活儿1500多个,创出新纪录700多项次,并有68项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全国生产新纪录。在世界最大航运公司马士基集团对全球港口集装箱作业效率排行榜中,青岛港连续五年位居第一。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光明日报:国企的气质
下一篇:新华社:一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