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综合类> 青岛港> 媒体评论 > 正文

人民日报:向青岛港学习什么

1
青岛新闻网 2009-10-27 14:39:51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如果有机会到青岛港,很多人都能感受到,这个企业从上到下都有股不惜力、敢创新、乐奉献的精气神儿。记者就此采访了很多工人,他们往往自豪地回答:“青岛港是咱家啊,给自己家里干活,你能偷懒省力?你能不想方设法,让自己家底越来越足,名声越来越好?”

    相信凡是搞企业的人,都会懂得这种精气神儿对一个企业的发展何其重要!那么,一个原有发展基础并不很好、历史包袱又比较重的港口,为什么会让职工们打心

里愿意以港为家?

    首先是企业有一个过硬的领导班子。青岛港的当家人常德传是一位富有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企业家,他在青岛港工作了40多年,担任主要领导25年,不仅尊重市场,善于学习,为青岛港抓住了一次次重大的发展机遇,而且时时处处体现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例如,集团职工决议奖励的25万元他分文不取,市里奖励他的海滨别墅让给青岛港代管的老红军……在常德传身先士卒的带领下,青岛港领导班子保持了艰苦奋斗的老传统,每年夏天最热、冬天最冷的时候,领导班子的成员都要到一线跟班劳动,企业的凝聚力得到加强。

    其次是青岛港在改革和发展中,始终尊重职工的创造,注重保障职工的利益。在青岛港,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与国企的优良传统有机融合,形成了“报效祖国、奉献社会、造福职工”的企业文化。20年来,青岛港没有一人下岗回家,职工工资涨了30次,各种鼓励学习、奖励创新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催生了一批以许振超为代表的“明星工人”。在“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信念中,职工自觉把自己的命运与港口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青岛港的发展再一次证明,只要路子对头,国有企业照样能在市场经济中大显身手。如今,青岛港集团总资产从1978年的1.8亿元达到今天的217亿元,相当于为国家再建了20多个上世纪80年代末的青岛港。与此同时,青岛港让自己的职工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改善了他们的工作环境与收入待遇,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技能与文化素养。24000名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给国家创造了一个全国经济效益最好的亿吨大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受人羡慕与尊敬的生活,也为国有企业树起了一面成功崛起的旗帜。(陆娅楠)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新华社:一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