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 正文

专用采访证中的暂住证味道

1
青岛新闻网 2009-10-23 11:17:54 扬子晚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新华网的消息,依据《东莞市关于进一步关心支持媒体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意见》,广东省东莞市委宣传部将给媒体记者发放专用采访证,每年审核,年初换新。

    天空一声巨响,又一个新证闪亮登场。特别奇怪的一个新证,本来已经有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并核发的新闻记者证存在了,持证者已经具有新闻采访资格,东莞市委宣传部再度给媒体记者发放专用采访证,并每年审核,就等于说:新闻记者证理论上在整个中国有效,但

实际上,却是在东莞市无效的。不持有东莞市宣传部核发的专用采访证,则任何人无权在东莞市进行新闻采访活动。

    确然与暂住证有得一比。暂住证云者,就是承认持有身份证的公民有居住于本国的权利,但绝对不承认其拥有居住于本国之内的某一具体地域的权利。

    暂住证成众矢之的,乃是因为,这薄薄的一张纸片对于现实管理的意义微乎其微,而对于公众的心理伤害巨大,且在实行的过程中,还慢慢演变成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渔利的工具。

    专用采访证的存在,应该不至于成为“渔利”的工具,却一定会限制媒体的新闻报道权利,限制舆论监督乃至是群体监督开展。

    “为开展采访提供便利条件”云云是场面话,会议、活动主办方享有“刊播前审稿权”才是关键。就是说,主办方觉得满意了,那就定性为如实报道,反之,则定性为失实报道,强调的是强势主体的主观认可,而并非客观事实真相。一旦被主观认定为失实报道,就“可能被收回专用采访证”。既然没有了专用采访证,无法在采访前出示,于是就失去了采访资格,于是成功实现了对于新闻记者证的封杀。

    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越来越重视舆论监督,不仅注重传统之舆论监督渠道和方式,还越来越注重以网络监督为代表的新的监督渠道和方式,甚至设专门机构与人员以尽可能地直面监督、及时回应,力图实现监督渠道和方式的多样化之际,社会经济水平相对很发达的东莞市,却重拾“暂住证思维”,着实令人唏嘘。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专用采访证别成了限制采访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