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综合类 > 正文

记崂山风景区年轻的索道专家王胜亮

1
青岛新闻网 2009-07-20 14:51:44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他的索道救援程序成了教材
——记崂山风景区年轻的索道专家王胜亮

  崂山风景区巨峰游览区管理处索道技术科电工班班长王胜亮,年仅27岁,属于单位里的“小字辈”。可就是这样一个小伙子,竟在短短6年时间里,知难而上,刻苦钻研,成功摸索出一整套客运索道空中线路救援的新程序,将每个索道吊厢的平均救援时间由半小时缩短到15分钟。巨峰索道

共有40个吊厢,按照每侧20个吊厢计算,20个吊厢累计节约300分钟,即5个小时。

  凭借这一由他改进的客运索道救援程序,不仅使崂山风景区巨峰游览区管理处在参加国内索道行业救援比武中赢得第一名,其学术成果也在国内权威索道学术杂志发表,吸引了泰山、黄山等著名景区的客运索道同行来巨峰索道现场观摩学习,国家质检总局、中国索道协会、国家索道检验中心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多次到巨峰客运索道现场考察,给予高度评价。目前,这套客运索道救援程序,已正式被中国索道协会、国家索道检验中心作为指定的国内客运索道应急预案和培训教材,被国内兄弟旅游景区索道同行广泛借鉴。    

  做一名学习型工人

  王胜亮是2003年初进入崂山风景区巨峰游览区管理处索道技术科工作的,那时巨峰索道刚安装完毕,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巨峰索道是从法国进口的单线循环拖挂式客运索道,技术设备当时在国际上领先。

  面对这个庞然大物及其复杂繁多的零部件,首次接触的王胜亮并没有吓倒,他决心“驯服”这匹难驯的野马。看不懂的法文资料,他就一点一点翻译;不认识的零部件,就虚心向老师傅求教;零部件太多记不住,就随身带着笔记本背诵、对照;外国专家走到哪儿,他就跟随到哪儿;午餐后同事们休息了,他就拿着教科书和专业书籍蹲在设备旁研究。他很快了解了索道每一个零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了解了索道日常维护、保养常识,从一个外行逐渐成长为一名能独自操作索道的技术能手。

  要管好客运索道,还需要更多的知识。2006年,为了解决客运索道配电室高低压供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以及索道供电的需要,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青岛市供电局举办的电工知识培训班,顺利地取得了《高压综合电工证》、《电工操作证》和《岗位资格证》。  

  做一名技术型工人

  2004年初,崂山风景区管理局组织了一次技术工人大比武。第一次参加比赛,他的竞争对手几乎清一色都是在景区索道领域里的老前辈。凭着娴熟的技术,最终他在20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电器小组技术能手第三名。组织上看到这个小伙子虽然初出茅庐,但可塑性很强,决定让他参加国家级索道专业技术培训班。

  2004年底,王胜亮第一次参加中国索道协会举办的全国客运索道培训班。他抓紧一切机会向索道同行求教、交流。此次全国培训班分机械维修培训和电气维修培训,为了让自己学到更多新业务知识,上午他参加机械维修班的培训,下午又参加电气维修培训班。这样一来,别的同行只参加半天的培训课,他却选择了全天两个课程的培训,晚上坚持晚自习。培训班结束时,他顺利通过了两个培训班课程的考试,取得了《客运索道业务资格证》。

  运载钢丝绳是索道的重要部件之一,如果这条生命线出现问题,那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彻底弄明白钢丝绳的检验标准和方法,2007年,他又赴北京参加了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钢丝绳无损探伤技术培训班,掌握了许多重要的钢丝绳检验数据和检验方法,并取得了资格证书。正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使他从一名对索道一窍不通的“门外汉",迅速成长为在崂山风景区小有名气的年轻索道专家。

  做一名奉献型工人

  巨峰索道全长1800米,共有11根支架,支架高度从6米一直到40米不等。为了检修索道支架轮组,需要他每天走崎岖危险的山路巡视。炎炎夏天,汗流浃背,蚊虫叮咬,有时还会碰上马蜂和毒蛇;寒风刺骨,时常需要在恶劣的天气里,攀爬上冰冷的钢铁支架进行检修。但是,这些都没有挡住他的脚步。

  2009年4月24日,索道线路安全检测装置突然发生误报故障信号,这个故障唯有在阴雨、大雾、大风等恶劣天气时才会发生,后果是直接导致索道无法正常运转。可是,等到恶劣天气过后,再上山沿途排查时,故障却往往已经自行消除。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难题,王胜亮带领电工班工人,顶着冷雨和狂风,从山下一步一步地向山腰间的钢筋支架攀登,支架逐一爬了个遍,每爬上一根支架,还要用万用表一一排查。就这样,一根支架接着一根支架,在风雨里一直坚持爬到索道终点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检查出故障的原因。这时候天已经黑下来了,衣服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同事们也累得瘫坐在地上。想到故障被找了出来,索道以后可以安全运营了,王胜亮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脸。

  做一名开拓型工人

  为了能够保证索道在主要驱动设备发生故障或者外线路停电无法运转时,将游客安全地运至站内,需要通过紧急驱动设备,即由一台柴油机带动液压马达来驱动索道运转。但这台设备控制起来非常复杂、操作难度大、运转时间长,中间还需要很多环节,六七个人才能将这些齿轮等啮合起来。而往往发生故障的时候,索道线路上还有游客在焦急地等待伸出救援之手。

  面对国际领先的昂贵进口设备,如果请法国专家到青岛,不但需要等待很长时间,而且还要支付昂贵的改造费用。为了让操作更简捷、更高效,王胜亮决定依靠自己的智慧,将索道紧急驱动程序进行改进和优化。他反复查看电气图纸、操作手册和操作流程,不断摸索、探讨,通过对设备的了解和反复的实际操作,大胆加装了电器元件,改编了电气操作数据,并对采用程序进行分工细化。通过这些大胆的改进,基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目前操作这台设备的人员,从原来的7人降到现在3人,时间也从原来30多分钟降低到10分钟,并将原来需要免检的线路安全检测装置经过改造后重新恢复检测,保证了紧急驱动模式下具备与正常运转时一样的安全检测环节。为此,他还编写了《辅助驱动应急操作手册》一书,博得了索道界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做一名创新型工人

  当索道遇到重大故障彻底不能运转且载有游客的时候,必须要有专业救援救护人员通过专业救援救护工具,由钢丝绳滑到被困游客的吊厢上实施线路救援。为了能够更快更安全的实施救援,巨峰索道从法国引进了国内第一套自行小车救援设备。该设备先进、安全性高,要求主救护手要有极高的心理素质和熟练业务技能。王胜亮通过层层筛选,最后顺利地通过了法国方面专业救援救护机构的考核,成为国内首批拥有专业救援救护资格证书的主救护手。

  

  如果真正遇到索道事故停机,长时间不能将游客救援到地面,游客在几十米的高空中必然受到惊吓,早一分钟解决问题,就多一分安全保障。在成为主救护手后,他一直琢磨怎样才能在事发后更快地将被困在吊厢内的游客救出。在国内外进行救援演练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救护自行小车不能快速在钢丝绳上挂接和摘取,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取下来,这样不但增加救援游客的难度,还会使得救援救护人员筋疲力尽、进退维谷。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一连三周,王胜亮就在离地面几米高的吊厢上反复练习。常常为了练习一个熟练动作,他往往需要摸索好长时间,常常是汗流浃背、腰酸背痛,手上、身上磕破皮、青一块紫一块,成了家常便饭。但是,他从未放弃,就这样,一连持续了3个月,经过反复操作练习后,他与另外一名主救护手硬是将这套法国进口的救护自行小车进行了大胆的改造,不仅使救护设备更加人性化,也为参与实施救援救护人员节省了体力。    

  年轻人要想闯出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总要付出过人的心血和汗水。凭着对崂山风景区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敬业精神,王胜亮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热血、智慧、力量奉献给了崂山景区索道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展示了当代技术工人的勃勃生机和精神风貌。

现有新闻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崂山南线已恢复双向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