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大头条 > 正文

帆船之都完美起航

1
青岛新闻网 2009-07-10 05:50:53 青岛财经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山海城帆成为青岛的特色。 据新华社资料照片

    50多年前,新中国第一个航海俱乐部在青岛成立,青岛成为新中国航海事业的摇篮,中国航海运动从青岛起航走向全国。

    50多年后的2008年8月,当殷剑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实现帆板项目的金牌零突破,当所有运动员和青岛在不舍中告别,当随着残奥会大门的缓缓关闭,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用生涩的汉语表达着“感谢香港,感谢青岛,感谢北京”的时候

,60年的发展积淀,7年的辛勤筹备,青岛用奥帆赛的完美表现,实现了百年历史上的完美一跃,帆船之都青岛开始扬帆走向世界。

    从一次偶然的机会,到结缘奥运,成为北京奥运的伙伴城市;从一张白纸,到完美答卷,青岛模式享誉国际帆船界……以帆为媒,青岛正在扬帆远航。

    光荣与梦想 一张白纸绘就奥帆赛蓝图

    2001年的7月13日,和北京比肩而立,青岛成为奥帆赛的举办城市,穿越千年历史,奥林匹克的光荣降临到这座东方的海滨之城,青岛梦想的实现开始了从一张白纸到满分答卷的漫漫征程。

    没有大赛举办的经验,甚至没有一座可以举办赛事的场馆,青岛从零起点上开始了跋涉。2003年,奥帆委成立。2004年5月,完成了北海船厂的搬迁改造,在这块土地上,备受瞩目的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动工建设。三年时间,投资32.8亿元,占地45公顷的奥帆中心拔地而起。建设资金全部通过市场运作获得,财政没有投入一分钱,为青岛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随着赛事的筹办和奥帆中心的规模渐成,青岛海边帆船俱乐部越来越多,桅杆林立、碧海扬帆成了青岛区别于中国其他海滨城市的最鲜明特色,“心随帆动,驶向成功”伴随着青岛以奥帆赛举办城市名义环球宣传,成为青岛最响亮的城市宣言。

    “这是我的第二故乡了,这里从没有帆船中心,到现在有世界上最好的帆船中心,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我印象深刻,大家的努力我都看得到。”国际帆联主席约伦·彼得森对青岛一直是赞誉有加。

    赢得称赞的不仅有场馆的“国际一流亚洲最好”,同时还有赛事组织、志愿服务、城市环境、市民文明,在青岛通向奥帆赛的过程之中,我们看到了一步一个脚印。为了实现这份奥林匹克的光荣,上百个城市运行计划、应急预案七年中得以制定并不断完善和演练,上百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紧张筹备赛事,40万名注册志愿者奉献奥运,争当奥帆志愿者;“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办成功奥帆赛”,“奥帆旗帜在传递”,“文明赢得尊重”等上百项迎奥活动,吸引了数百万群众的积极参与。

    将青岛筹办奥帆赛的7年放在整个城市发展历史进程中来观察,从2001年到2008年,这八年青岛的经济始终处于历史的高位,从GDP增幅来看,始终保持在16%以上。这八年是我们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发生巨变的八年,也是我们现代化、国际化程度加快,城市更加繁荣更加开放的八年,还是我们城市特色更加彰显的八年。也是我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八年。

    从一张白纸到奥帆蓝图,一位七年来一直参与奥筹工作全过程的见证者曾经留下了一段诗意的描述,“当奥运会、残奥会的火炬熄灭的一瞬间,过去的几年为之付出的一切在瞬间成为了历史,全世界的人以帆船的名义重新认识了青岛,很多的外国人包括媒体的朋友,他们见到我一定会说,我们来青岛实地感受和他们在自己国家听到的中国、听到的青岛是不一样的,他们认识了很多在青岛生活或者工作的人,他们以为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风貌。那么这种变化是对这个城市而言是真正的可持续有吸引力的,并且奥运会真正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活力,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到了这个城市的后劲和生机,让外来的人又增加了对这座城市的向往,通过现在这个赛事的完美落幕,也使我们的青岛在世界地图上有了自己一个崭新的位置,给我们未来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不可限量的前景。同样的一片海因为有了奥运而变得不同。”

    挑战与收获 青岛模式七年实现新跨越

    “看到别人在驾驶帆船,我就在想,我什么时候也能驾驶帆船呢?我想2008年驾驶着帆船去奥帆基地给运动员们加油。”这曾经是一个青岛小学生的童年梦想。

    在青岛筹办奥帆赛的七年过程中,他参加了青少年帆船夏令营,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正是因为有了奥帆赛,越来越多的青岛孩子开始走出家门,走向大海,这也是奥帆赛给青岛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

    在青岛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时,践行“绿色、科技、人文”的奥运理念,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帆船比赛,这是青岛向北京奥组委、同时更是向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

    当奥帆赛到来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在这样一座从未举办过如此高规格帆船比赛的城市里,为全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赛事,同时,更让国际社会称赞,这里给帆船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大胆的探索,青岛在筹办奥帆赛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形成的“青岛模式”已经获得国际航海界的赞誉与认可。

    一直追踪奥帆赛筹办进程的专家向记者解释,高水平的奥帆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比赛场馆的高水平、竞赛组织的高水平和城市服务的高水平。而有特色则集中体现了青岛对国际帆船运动推广的贡献。

    备受关注的“青岛模式”在本届奥帆赛、残奥帆赛的举办中成为赛事组织当之无愧的亮点,帆板项目启用障碍滑和胜利者返航线,顺利实现海上颁奖,开放主防波堤作为观众陆域看台,首次举办奥帆赛的青岛就让这项顶尖赛事诸如了青岛元素。为中国在本届奥帆赛上、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历史上赢得第一块帆船项目奖牌的小将徐莉佳在胜利后把这份荣誉送给为她欢呼的观众。

    国际帆联主席约伦·彼得森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这样评价,“奥帆赛、残奥帆赛的举办让世界帆船高手和业内精英聚集到了青岛,除了惊异于一届赛事的精彩呈现之外,他们更感兴趣于青岛从一个对帆船项目近乎一无所知的城市,到现在有了一个庞大的群众发展基础。社会各界为青少年捐赠了1000条帆船,2600多名青少年帆船运动爱好者接受了专业的训练,海上逐步形成了数千年帆船运动的规模,青岛的海面顿时生动了起来。”

    希望与未来 后奥运时代续写精彩

    汉城奥运会后韩国实现了在亚洲的崛起,巴塞罗那奥运会让全世界的人们记住了这座海滨城市,而雅典奥运会之后希腊旅游井喷式上升,而随着2008年黄金周,青岛奥帆中心作为首批对外开放的奥运场馆,青岛正以前瞻的眼光和自信迎来后奥运时代。

    “青岛的最根本特色形成经历了几个时期,上世纪初在德国人的建设下形成了轻工业城市为主、山海城一体的海滨城市旅游特特色,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形成了品牌城市特色,而在后奥运时代,青岛将形成帆船之都的城市特色,这是我们在新世纪对青岛的重新定位。”有专家告诉记者。

    随着后奥运会时代的到来,这些大赛不仅会带来显性的人流和商机,对丰富旅游资源,同时更是对城市文化特色的明显定位,和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突破性提升。最显像的表示,奥运之后,旅游业将会取得井喷式发展。

    有数据显示,八年前的悉尼奥运会,让这个“袋鼠王国”的旅游业提前成熟了10年,雅典奥运又使古老的希腊文明大放异彩。以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为例,在奥运会之前,巴塞罗那的旅游业时常疲软,其收入仅占GDP的1~2%。1994年巴塞罗那入境游客增加了4.25%,而奥运会10年后的2002年,巴塞罗那接待游客人次数增加了500%。在旅游目的城市排名中也由1992年前的16位跃居到第3位,这是奥运效应经久不衰的另一个证据。因此,无论是业界还是学术界一直认为,承办像奥运会等重大的国际盛事对当地旅游业发展影响深远。

    2009年2月,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把登陆中国的第一站选择了青岛;而另外一项环球帆船赛事克利伯环球帆船赛也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光临青岛,而且随着船员招募工作的展开,以帆为媒,青岛元素、中国元素将驶向深海……奥帆赛对青岛的拉动,有了最直接的体现。

    就在记者截稿时,位于奥帆中心的海上剧场已经搭建完成,2009年的8月,青岛国际海洋节、奥帆博物馆、海上剧场……都将在揭开面纱,同样的一片海,因为有了帆船而变得与众不同。本报记者 殷宝刚 赵玥博

    与奥运同行

    2008年8月21日,奥帆中心300平方米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来自新华社、美联社、法新社等近100家的中外媒体,在奥帆赛的“第二个战场”,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相互“抢夺”着新闻的第一手资料,采访、拍照、现场连线、发稿…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就是2008年青岛奥帆赛女子帆板获奖运动员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我想大多数人记住这场新闻发布会,是因为我国的帆板运动员殷剑在刚刚结束的比赛中,夺得了中国帆船帆板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但是谁又会知道,在这场普通的新闻发布会的背后,凝结了多少奥帆赛工作人员、志愿者的辛勤劳动与无私的付出。宣媒部安排媒体采访,布置新闻发布厅,打印分发新闻发布稿;技术部负责新闻发布会场的灯光,音响,电子屏幕显示;外联礼宾部赛场安排现场广播;运动队服务部负责……这就是奥帆赛,在全体工作人员、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奥帆委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与通力合作下,2008年8月23日完美地落下了帷幕。

    总想用一段文字记录下作为奥运志愿者时经历的点点滴滴,总想用一段文字回忆下自己对奥帆赛的情怀。当日历即将翻到2009年8月8日的时候,我选择了最简单的文字,丢掉所有的文饰和修辞,用发自心底的声音,记录那段与奥帆同行的日子。

    三年前,因为大海,我从遥远的家乡来到青岛求学;两年前,因为大海,我报名参加了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2008年的盛夏,同样因为大海,我与奥运结缘,与奥帆同行……看惯了冰天雪地、白雪皑皑的景色,从小就对蔚蓝浩渺的大海充满了向往的我,曾经幻想着自己坐在海边,看着天海一线,体味着海的博大与宽广。2008年的8月,梦想终于实现,蓝天,白云,大海,白帆,这一切的一切都构成了同一个主题——2008青岛奥帆赛。

    “喂,你好,我是奥帆委宣媒部,是××记者吗?”这是我每天必说的台词;一楼办公室与二楼新闻发布厅的那几节台阶,是我每天的必经之路;带领媒体穿梭于各个场馆之间进行采访,是我每天工作的主要内容。

    作为一名奥帆委新闻宣传与媒体运行部的志愿者,我在处理日常工作中我学会了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在与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中懂得了团队的力量和协作精神,在面对一个个的困难时学会了努力和坚持,也正是在一次次重大活动的考验中学会了沉着和冷静。

    组织协调召开新闻发布会近百场,接待中外媒体上万人次,组织媒体对海因·维尔布鲁根,菲利普·克雷文,约伦·彼得森等国际官员的采访,这一切的一切都伴随着奥帆赛、残奥帆赛的顺利召开载入史册。同时,这段难忘的经历也将永远留存在我的心理,伴我成长。

    2008年9月20日,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天,就是在这一天我告别了曾经奋斗了近一年的“战场”,告别了我深深热爱的奥帆赛场,开始了一段崭新的人生之旅。虽然我也不知道在将来的日子里,会有怎样的困难与挑战等待着我去面对,但是在经历了那段与奥运共同进退,共同成长的日子后,我相信,无论将来再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都会自信的说,我会做的最好,因为曾经的那个羞涩、腼腆、莽撞的青年在经历了奥帆赛的洗礼后,变的更加成熟、自信、稳重了,我相信我会同青岛这个年轻而富有朝气城市一样,在告别了奥帆赛后,告别了曾经的辉煌之后,期待着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见习记者 郝淼

现有新闻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国际一流亚洲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