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综合类 > 正文

英国老人归还龙牙 倪萍妙“审”詹姆斯(图)

1
青岛新闻网 2009-06-16 11:06:39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11月12日讯昨天,英国老人詹姆斯抵达青岛,漂泊了65年的“龙牙”终于重归故里,海洋生物研究专家很快解开了“龙牙”的真实身份———鳄鱼牙。

“你们原谅我了吗?”詹姆斯在《聊天》录制现场这动情的一问,引来观众的热烈掌声,在场的青岛市市长助理表示:“你将是我们青岛永远的朋友。”

聊天:找到青岛“好乡亲”

今年8月16日,早报刊发了年近七十的英国老人詹姆斯寄来的一封信。信中说,65年前,他曾“

有预谋地”偷走了青岛水族馆的一颗“龙牙”。这件事成了他以后生活中的一块阴影,深深的内疚埋藏在心中60多年,他的姐姐去世前一再嘱咐他:一定要把“龙牙”还回到它原来的地方。

●8月27日,詹姆斯把“龙牙”照片和他儿时在青岛拍摄的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寄到本报,并决定11月来青归还“龙牙”。

●9月3日,詹姆斯寄来一首自己创作的描述对中国感受的诗歌,希望能得到它的中文翻译作为纪念。此诗见报后,68名市民给本报寄来了自己的译文。

●10月7日,中央电视台决定到青岛拍摄“聊天”节目,倪萍要和詹姆斯“聊天”。

●10月26日,詹姆斯带着龙牙来到中国上海。

昨天,詹姆斯来到青岛,归还了“龙牙”。

倪萍“妙审”詹姆斯

一番追问查出“龙口拔牙”惊险故事

昨天上午10时30分,詹姆斯老人如约坐客《聊天》,在近300名青岛观众的注视下,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倪萍采访了詹姆斯。说是采访,可倪萍对这位“外籍青岛老乡”一点没留情面,在她妙语连珠的追问下,詹姆斯一点一点吐露了“龙口拔牙”的惊险故事。

“龙牙”怎样拔出来

“现在可以‘交代’你是怎样带走这颗龙牙的了。”倪萍开玩笑地说,微笑中带有一点“审讯”的味道:“当时你才是一个四岁的孩子,你是怎样拔下这颗牙的?还是它已经松落了,你只是捡走了它?”

詹姆斯一开口就进入了坦白者的角色:“我不得不承认,这次‘犯罪’是有预谋的。早在几个星期之前,我就盯上了这颗龙牙,我每天都去水族馆,使劲握住这颗牙齿摇晃几下。这种破坏工作必须避开管理人员的眼睛,所以十分惊险。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最后我的‘龙口拔牙行动’按照预想成功了。”说到此时,全场观众发出开心的笑声。

为何不早还“龙牙”

“你好不容易偷走了这颗龙牙,并没有人知道这件事,你完全可以不必把它还回来。是什么心理促使你一定要让龙牙还乡呢?你是在很久以前就打算归还龙牙,还是到了老年才产生了这一想法?”倪萍说着又带出了玩笑的口气,“换句话说,你怎么不早点归还我们的龙牙呢?”

詹姆斯的回答十分坦诚:“我过70岁生日那一天,想到我已经完成了自己几乎所有的人生目标,但这个童年时所犯的错误还一直没有机会弥补。这时候我决定一定要让龙牙回家。后来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我许久没有机会实现这个愿望。”

为何不“申请路费”

“为什么不早跟我们说呢?你只要说一声,家乡早就给你寄路费,让你全家都回来了!”倪萍的话逗得詹姆斯和现场观众哈哈大笑起来,笑过后詹姆斯认真地说:“我要弥补自己的错误,我必须用自己的路费,如果让你们拿钱,那么对我的惩罚是不够的!”

在节目的最后,倪萍笑着向现场观众表示,自己刚才的许多话都是开玩笑,通过这一次聊天,她对詹姆斯老人产生非常钦佩而友好的感情。她握住詹姆斯的手说:“透过老人的真诚、直爽的脾气,看得出来,您真的是我们的乡亲!”

踏上青岛的土地,詹姆斯说———“龙牙”回家了我也回家了

与青岛阔别65年,昨天上午9时40分,詹姆斯老人重新踏上了这块土地。和夫人一起登上本报派去的迎接车辆后,出机场时,他湛蓝的眼睛凝视着远方,直到记者喊出他的名字,他才回过神来。他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的不敢相信这就是65年前我离开的那个地方,‘龙牙’回家了,我也回家了。”

“在你的心目中,是不是一直把青岛看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本报特邀小记者杨金问他。老人想了一下说:“不对,青岛是我的第一故乡。”

詹姆斯介绍,父亲去世前,把詹姆斯叫到了身边,说自己一生到过许多国家,住过70多栋房子,其中在中国就住了15栋房子。虽然时间不是最长的,可是父亲感觉中国是自己的故乡。詹姆斯说:“人总是把孩提时生活的地方当成自己的故乡,在我的脑海里,青岛就是我的故乡。”

聊天聊出三个“最”

最沉重的讲述 那是根雷管

聊天中,有轻松当然也不乏沉重,当谈到对战争的回顾时,詹姆斯神色严肃,他给观众讲了两个故事。“我姐姐的朋友当时就没有赶上船,她最后被侵华日军关进了监狱,受尽凌辱。最近,这个朋友去世了,她写了一本长长的回忆录,现在看到她的回忆录,我的心还很难受。”除了这个朋友,詹姆斯还有一个小伙伴也为那场战争付出了代价。

詹姆斯介绍,自己在青岛时有个小伙伴,比自己大两岁,他在街上玩时看到了一个钢笔形状的东西,那个东西其实是一根雷管,詹姆斯的童年伙伴拿着那个“钢笔”把玩时,“钢笔”爆炸了,那个男孩因此失去了一只手。“现在我的那个朋友在加拿大,残疾生活伴随了他的一生。”

最委婉的解答  这是颗“龙牙”

那么到底这是不是一颗龙牙呢?专门研究海洋生物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专家董金海在现场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董教授说:“虽然龙是传说中的动物,根本就不存在,但是詹姆斯把它叫‘龙牙’,我也认为它就是‘龙牙’。”董金海介绍,这颗牙从外形来看有可能是鳄鱼牙,也可能是鲨鱼牙,但目前在现场一时难以断定。

最美丽的礼物 倪萍的手镯

在节目即将结束时,倪萍将自己心爱的银手镯送给了詹姆斯的夫人(上图),詹姆斯的夫人带着倪萍的银手镯,用汉语说:“谢谢!”这声谢换来了阵阵掌声。

“龙牙”还回来了,他们得到了倪萍的礼物,礼物里有友情、有感动。

我有没有被饶恕?

市长助理的回答让詹姆斯“把心放回肚里”

“我还有一个问题!”昨天上午,在《聊天》节目即将结束时,詹姆斯打断节目进程,向市长助理徐宝站提出他“郁积已久”的一个疑问:“我有没有被饶恕?”这位70岁的老人说出这句话时,口气有几分忐忑。徐宝站被他的真诚和执着打动了,他说:“一个四五岁孩子所犯的过失,我们当然应该原谅。不仅如此,由于你知错能改,我们认为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高尚的人。我们欢迎你每年都来到故乡青岛逛一逛。”

徐宝站介绍,市委书记、市长杜世成对于詹姆斯归还“龙牙”的事非常关心,由于他正在北京参加十六大,特意委托自己代表青岛市政府接受“龙牙”,并表达对詹姆斯夫妇的慰问。徐宝站说,这颗远离故土60多年的“龙牙”代表中英两国人民的相互尊重和深厚友谊,他接过“龙牙”,也接过了詹姆斯先生凝聚60多年的一份真挚感情。

“终于得到家乡亲人的谅解,詹姆斯先生,现在你坐下的姿势应该是这样!”倪萍做了一个双手惬意地抱在头后,仰躺在沙发上的姿势。詹姆斯果然这样舒展地仰躺在沙发上,———对于他来说,得到这一谅解的回答,从此“一颗心放在肚子里了”。

上图:詹姆斯亲手将“龙牙”交到市长助理徐宝站手中。

倪萍昨与记者“开玩笑”“一冲动,破财了!”

倪萍与詹姆斯“聊完天”后,在走廊里接受记者采访时的第一句话是:“我认识你,昨天在报纸上看到你的照片了,你们报纸给自己的记者打广告,真棒!”

这是台“压轴戏”

刚走出演播室的倪萍还沉浸在“龙牙”故事里,“我是个很容易感动的人,在整个节目中,我一直被友谊、温情感动着。”倪萍告诉记者,《聊天》现场布置的背景已经用了一年多,下期就会翻新,“龙牙”是这个背景的“压轴戏”,而且为了拍好这台“压轴戏”,他们将另外6个节目一起带到了青岛,“这个现场背景和动人的龙牙故事将一起留在大家的记忆中。”

我也有“内疚事”

倪萍把手镯带到了詹姆斯夫人的手腕上,这个细节是预先设计好的,还是突发奇想?面对记者的提问,倪萍再次幽了一默:“我一时冲动,结果破财了!”倪萍说:“真话最容易打动人,詹姆斯的每句话都那么坦率、真实,他怯生生地问‘原谅我了吗’,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谁会与一个孩子计较呢?此时我有一种冲动:送一样东西给这对可爱的老夫妇。”接着,记者问了一个敏感问题:“一颗‘龙牙’让詹姆斯内疚了60多年,你有过这样的内疚事吗?”倪萍回答得很坦诚:“肯定有,每人都有内疚的事情,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我心里也有很多内疚事,但一时很难说清楚。”

同声翻译·徐培峰 这个词,我没忍心翻译

“许多地方我都没有翻译出来,不是因为我不会,实在是不忍心。”昨天中午,为中央电视台《聊天》节目做同声翻译的徐培峰(上图)告诉记者。

徐培峰说,詹姆斯老人在介绍那段历史时,多次用了“偷”这个词,说这个词时他的语气很重,很显然他对自己的责备是极其深刻的。“一个老人因为儿时的错误如此自责,他的善良让我不忍心翻译,我真的不愿意用‘偷’这个词来说他。”

《聊天》录制结束后,许多市民向詹姆斯赠送礼物。

寻梦:我找到了老房子

儿时的梦,圆了!

“我的家、我接受奖章的第一体育场、父亲的门诊……这些地方还在吗?我到青岛,真想找回儿时的梦。”詹姆斯来青之前,给早报发来了这封电子邮件。60多年来,青岛早已改换了旧日的容颜,这些老地方还能找到吗?

为了避免詹姆斯“扑空”,记者拿着他寄来的“老照片”,提前到现场一一“踩点”,但相隔60多年的时间,这些老地方仅凭几张照片已很难辨认……

昨天下午,记者和詹姆斯一起踏上了“回家”的路……

地点:陵县路1号 教会诊所一点没变

“踩点”:诊所有两个?

詹姆斯寄来的照片中,有一张是青岛港附近的一家诊所。这家诊所是他父亲开的。这家诊所现在还在吗?在哪儿呢?记者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找到了陵县路1号,结果发现诊所所在的老楼早就拆了。现在,这里变成了一栋新居民楼。

就在詹姆斯来青的前一天,早报又收到任锡海寄来的一封信,信上说诊所旧址在小港一路,原楼保存完好,现为青岛船舶公司。到底哪个对呢?詹姆斯的“老朋友”邵先强前天晚上得到这个消息后,到小港一路看了个究竟。晚上9时,记者接到邵先强打来的电话:“这里没错,应该是小港一路10号,这里一点都没变!”邵先强告诉记者,他问了在詹姆斯父亲诊所看过病的老人得知,过去,陵县路确实也有一家教会的诊所。

“寻梦”:不会有第二个!

“不会有第二个啦!”一到诊所,詹姆斯就喊出了这句话。应该说,诊所是詹姆斯要找的“梦”中保留最完好的。在诊所门口,詹姆斯问:“这里离港口近吗?”邵先强告诉他:“近。这座楼后面就是港口。”“那就对了。我记得我父亲过去经常步行去港口。”詹姆斯更确认了这个老地方。

地点:五四广场 “青岛是我的第一故乡”

“这个雕塑有气势,也很有现代感。”探访旧址之前,詹姆斯先来到五四广场感受“五月的风”(上图)。詹姆斯有些诧异地说:“小时候,我的生活区域很小,只在水族馆附近活动,青岛留给我的印象是个美丽的小城,现在才知道青岛这么大。”

当记者告诉他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将在此举行时,詹姆斯久久地注视着海面说:“青岛的变化太大了,奥运会时我一定在电视屏幕上欣赏青岛的美景。”“变化这么大,你还能找到回家的感觉吗?”“当然,这里是我的第一故乡,再怎么变,我都感觉亲切。”

詹姆斯离开五四广场,赶往“寻梦”第一站体育场的途中,他不断向记者回忆童年的故事,他激动地说:“儿时的小伙伴要是一下冒出来该多好,我一定会拉着他到海边游戏。小时候,我们就经常到海滩上堆堡垒。”说起自己的旧居,詹姆斯想起了家中的一条小狗,“那只狗可调皮了,每当邮递员到我家送信时,小狗就上前撕咬,结果邮递员后来都拒绝到我家送信了。”

地点:第一体育场 两跤“摔”出儿时记忆

“踩点”:施工者答应开绿灯

詹姆斯来青之前,记者先到第一体育场探了探路,这个1934年建起来的体育场正在翻修。当记者说明来意后,体育场工作人员说,他们看过早报关于詹姆斯还“龙牙”的报道,并当场答应11日下午詹姆斯来此“寻梦”时,他们将“大开绿灯”,让詹姆斯进入施工现场。

“寻梦”:我在这里得过奖章

昨天下午4时许,詹姆斯走下汽车,站在第一体育场外打量着。“是这里吗?”詹姆斯反复对照老照片,连连摇头。

詹姆斯带着疑惑走进体育场,刚进看台的大门,他兴奋地跑了起来,“是这儿!我认得它!”因体育场正在施工,楼梯还没建好,一块薄木板架在一个斜坡上,詹姆斯踩了踩木板,觉得“颤悠”,这名七旬老人索性沿着水泥陡坡往上跑。陡坡太滑了,詹姆斯在上面连摔两跤,手都擦出血来,但这丝毫没有冲淡他的热情。走上体育场的跑道,詹姆斯找出一张儿时的老照片,童年的记忆被唤醒了,他兴奋地说:“在这里,我接受过一个奖章。当天还有一个大型宴会,我吃了好多蛋糕。我那天还参加了跑步比赛,但什么奖品也没得到。”

时间太晚了,记者催促詹姆斯赶往下一站,詹姆斯这才意犹未尽地钻进了汽车。当汽车驶出体育场的院子时,詹姆斯不断回头遥望,“这辈子很难再见了,多看几眼,将它永远刻在我的心里。”

地点:莱阳路17号 老房子,我回家了

“踩点”:这儿一点都没变

“詹姆斯的中国朋友像我父亲。”8月底,市民邵先强给本报打来电话说,他的父亲可能就是詹姆斯的司机,詹姆斯旧居很可能是金口一路44号。邵先强还把詹姆斯和中国保姆明太太的合影寄给家住兰州的舅舅,得到的答案是:“明太太就是这个样子,连发髻也一模一样。”记者在邵先强的带领下,提前探访了金口一路44号。

这栋老屋和詹姆斯说的一样:离水族馆不远。老屋现在已不是住宅,变成了办公楼。

“这儿的结构一点都没变!院子里的山楂树还像当年那样茂密。”邵先强掏出母亲50年代在院里的照片,发现连楼梯的扶手都和过去一样。

蓦然回首老楼却在灯火阑珊处

失望:门前路比这儿宽

昨天下午5时许,记者和詹姆斯来到金口一路44号。他掏出从英国带来的老照片,照片上那间老屋门口的路非常宽。詹姆斯失望地说:“不是这儿,我家门前的路比这里宽。”

担忧:詹姆斯的家拆了

根据詹姆斯最新提供的一张老屋照片,我市文史学家鲁海初步判断,这座房子在莱阳路上,他从1937年的一本电话簿上查得一条信息:曾有一家姓吉尔曼(詹姆斯的姓)的英国人住在莱阳路17号。经詹姆斯确认,电话簿上的“吉尔曼”就是他的父亲。

鲁海遗憾地说,那里过去是农业部黄海研究所,几年前,这座小楼已经部分拆除,改建成了酒店,“詹姆斯的家如果真是那座楼,就太可惜了!莱阳路上就拆了这一座楼,没想到恰恰是詹姆斯的家!”

走上莱阳路旁的一条羊肠石道后,詹姆斯肯定地说:“就是这里!我家旁边当时也有这么一条小道。”当记者将文史学家的担忧转告给他时,詹姆斯猛地打了个趔趄。

惊喜:“我像见到鬼了”

来到莱阳路圣地亚哥大酒店门前时,鲁海兴奋地说:“还没拆,这一半还没拆!”詹姆斯掏出照片一对,一楼两扇大窗,二楼三扇大窗……一切都和照片上的老屋相似,只有一扇窗户的形状不太一样(上图)。

詹姆斯摸着窗棂和墙皮,看着不远处的水族馆、海水浴场,儿时的记忆瞬间开启了:“我的家就是朝海,从家到水族馆50米左右,到海水浴场也不远。”詹姆斯陷入沉思不说话了,过了一段时间,他突然激动地说:“我真像见到鬼了!如果我看见70年不见的朋友,他还像70年前一样,那我会感觉见鬼了!现在,我看见我的家就像见了鬼!虽然左边的房子变成了旅馆,但我家的房子还是一点没变!”

回眸:找到那段沧桑史

詹姆斯一家逃离青岛后外国人命运如何

百余外侨落难集中营

詹姆斯在青岛的时候是上世纪30年代,那时青岛是个侨民聚居的城市。这些侨民来自哪些国家,他们是何时来的?又为什么走了?他们最后的境遇如何?我市社科院研究员张树枫讲述了侨民的“来来往往”。他认为,詹姆斯一家在日军侵占青岛前果断撤离,可以说是“死里逃生”。

定居:侨民近3万

从1898年起,各国的侨民陆续来到青岛,到3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当时青岛有40余万人口,其中侨民就占了近3万人,是青岛历史上侨民最多的时期。这些侨民来自38个国家,其中日本人和英国人较多,计有两万多日本人,1000多英国人。有9个国家在青岛建了领事馆。

撤离:只留下千余人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人于9月4日全部撤离青岛回国。此后,其他大部分国家的侨民都撤离了青岛,詹姆斯就是这批撤退回国的。此次“大撤离”后,青岛只留下了千余侨民。

关押:魂断集中营

“珍珠港事件”后的第二天,一百多名没撤离的侨民被日军关进了集中营。当时,江苏路1号、3号和湖南路4号是关押侨民的三个集中营。1942年,日军把潍县(现在的潍坊)的乐道修道院和广文书院改造成了集中营,所有在青岛被关押的侨民都被转移到潍县,这期间有个别侨民逃了出去。

营救:伞兵从天降

侨民在集中营的境遇很悲惨,只能偶尔到院里“放放风”。有些人不堪折磨死在集中营里。1945年日军投降后,盟军动用了飞机,“营救人员”乘降落伞而下,占领了集中营,在中国军队的协助下,集中营里的侨民全部被解救了出来。

上图:1938年1月10日,日本海军第四舰队出动40余艘军舰和海军陆战队一起,在数十架飞机的掩护下,由山东头、沙子口、浮山湾和汇泉湾等地登陆青岛。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专家董金海初步断定:“龙牙”的主人是条扬子鳄

龙牙到底是颗什么牙呢?早报曾经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有人说这是颗鲨鱼牙,也有人说这是一颗鳄鱼牙。昨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专家董金海(上图)初步断定,“龙牙”的主人是一只扬子鳄。

董金海介绍,从外形看,这颗牙可能是三种动物的牙齿:鲨鱼、鳄鱼或海生哺乳动物。因为没有牙根,所以它不是海生哺乳动物的牙。鲨鱼牙是角质的,鳄鱼牙表面是珐琅质的,这颗牙的外表是珐琅质,所以可以确定它是颗鳄鱼牙。根据青岛市水族馆的老馆长回忆,当时詹姆斯介绍的“龙牙”摆放的地方曾经放过一只扬子鳄,因此他认为“龙牙”的主人很可能是那只扬子鳄。

那时青岛“一度繁荣”

詹姆斯在青岛时,经历了一个青岛“一度繁荣”的时期,那时青岛是沿海地区最发达的城市之一。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市社科院研究员张树枫(左图)介绍,30年代初期和中期是青岛比较繁荣的一个时期,当时政局比较稳定,经济也日渐繁荣起来。青岛的城市建设在这个时期也有很大发展,回澜阁、水族馆、鲁迅公园、第一体育场、八大关一带都是这时建起来的。

詹姆斯昨向岛城青年发邀请:重走马可·波罗之路

作为马可·波罗国际研究委员会的总裁,昨天,詹姆斯向岛城青年发出了“重走文化使者马可·波罗之路”的邀请。

詹姆斯介绍,这次活动他构思了很长时间,初步方案是:组织来自亚洲和欧洲不同国家的25岁以下男女青年,在2008年以前,从威尼斯出发,穿过“欧亚大陆桥”,到达中国北部忽必烈和马可·波罗会见的地方。

岛城的年轻人若对此事感兴趣,可写信至青岛早报编辑部,也可直接与詹姆斯联系。早报地址:青岛市太平路33号青岛早报深度报道部收,邮编266001;詹姆斯地址:19Brancepeth Close Newton Hall,Durham City DHI 5XL,UK。

反响:找回一份真感情

退休医生·蓝女士·63岁为“粮票”道歉

“我被詹姆斯感动了,我为42年前犯下的错误写了道歉信,我想对年轻人说,如果你犯了错误,请立即改正,因为人越老这份内疚就会越沉重。”昨晚6时,退休医生蓝女士拨打了早报热线,希望记者能把她的话捎给詹姆斯。

蓝女士说,1960年她在徐州市立第二医院工作,单位发粮票时由于疏忽多给了她几张,回家后她发现了,可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她思前想后,还是没有把粮票退回去,而是给孩子买了吃的,这件事情一直让她内疚不已。蓝女士介绍,在当时的情况下,她多拿了粮票,就可能有人会挨饿。“但我总是对自己说,事情过去那么多年了,人家可能都忘了。可是当我读到詹姆斯为了一颗牙将要不远万里回到青岛的消息,我感觉自己也应该为当年那桩错事负责。”上个月,蓝女士给原单位写了封信,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并道了歉。她说:“做完了这件事,我体会到了良心的解脱。”

退休教师·林玉婷·60岁 你是个好孩子

“詹姆斯是在5岁时犯错误的,我想用对5岁孩子的语气对他说:‘犯了错不要紧,改了就是好孩子,詹姆斯,你是个勇敢的好孩子’。”前天一早,山东路幼儿园的退休教师林玉婷拨通了早报热线,她除了给詹姆斯留言外,还告诉记者,詹姆斯让她想起了另一个孩子。

林玉婷介绍,30多年前,她在山东路幼儿园里当音乐老师,当时有个男孩特别顽皮。一天中午,她把下午要发的糖块放到了钢琴上,结果糖块丢了,林玉婷注意看了那个顽皮的孩子几眼,发现他神情不对,于是她又单独把孩子叫了出来。当她再次询问时,男孩勇敢地说:“是我!”

林玉婷说:“当时我觉得这个孩子特别可爱,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他的神情,如果有可能,我想通过你们找找那个孩子。”

邵先强·50岁·詹姆斯“儿时伙伴”的儿子 为了詹姆斯忙了两个月

为了让詹姆斯在青岛能寻到儿时的梦,邵先强从8月一直忙到现在。找詹姆斯的旧居、找父亲的老照片、找30年代的钱币、找曾在詹姆斯父亲诊所里看过病的老人……昨天,邵先强终于和詹姆斯见面了,他把自己珍藏的一套“青岛老街”明信片递给詹姆斯(上图)后,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邵先强的父亲邵成礼出生于1914年,住在金口一路。从年龄、相貌和住址来看,都和詹姆斯照片中的男子比较吻合。上世纪30年代,邵成礼给一名英国人开车。因此,邵先强认为他父亲很可能就是詹姆斯儿时的伙伴。

昨天,就像未被鉴定的“牙”被称为“龙牙”一样,虽然很多旧时的情节都没“对上号”,邵先强无法帮詹姆斯回忆起过去和他父亲在一起的情景,但邵先强仍执着地认为:“詹姆斯就是父亲的儿时伙伴。”詹姆斯也认定,邵先强就是他要见的人。在昨天全天的行程中,邵先强始终没离开詹姆斯。

王选·50岁·“对日诉讼团团长”“那些日本人”该学詹姆斯

“一位整天拉着上百名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在中国和日本间来回折腾打官司的中国女人”,曾被媒体这样描述过的“对日诉讼团团长”王选昨天也来和詹姆斯“聊龙牙”了。

为了和日本人打官司,王选从1995年起,放弃了在日执教生涯和优厚的待遇,走上了对日诉讼之路。从1997年起先后27次到日本开庭。今年8月27日,日本法院一审判决此案,中国诉讼团的赔偿要求被驳回,但日本法院首次承认了日军二战期间曾在中国宁波、常德等地发动过细菌战的历史事实。

昨天,听了詹姆斯的故事,王选感慨万分,“这本是一个很小的错误,但对他来说变成了大事。如果‘那些日本人’能像詹姆斯这样审视自己的良心,反省过去的侵略行径,那诉讼的路会好走很多。”

寒风里孩子等了一小时 昨晚记者将这名8岁孩子的礼物转交给詹姆斯

“请问詹姆斯爷爷几点到‘老教堂’,我们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个多小时了。”昨天下午5时许,记者接到了市民李童的电话,她告诉记者,自己和8岁的女儿小宇正在等詹姆斯。

李童说,小宇看了关于詹姆斯的报道后,十分尊敬这位“知错就改”的老人,并央求妈妈带她见见这个老爷爷,于是李童带着他从东部赶到郓城北路和华严路交界的“老教堂”,在昨日本报刊登的詹姆斯行程中,这是最后一站。

一个小时后,当记者带着詹姆斯来到“老教堂”时,妈妈已经带着小宇走了,不过她们将礼物和签名册留在了“老教堂”旁边一个小商店里,托店主转交给记者。昨晚9时许,记者专程赶到泛海名人酒店,将礼物转赠给了詹姆斯,并请詹姆斯在小宇的签名册上签了名。

现有新闻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车祸后昏迷80多天 母爱再创奇迹唤醒沉睡爱女
下一篇:小时从水族馆带走玩物 那颗龙牙让他内疚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