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焦点新闻 > 正文

汶川地震唤醒中国民众慈善热情 捐赠达700多亿

1
青岛新闻网 2009-05-08 14:55:07 中国新闻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中国民政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二00八年中国全年社会捐赠达到了一千零七十一亿元人民币,是过去十年的总和。截至目前,向地震灾区的捐赠已经累计达到七百六十多亿元人民币,其中捐款六百五十三亿,实物折价一百零七亿。

    对此,中国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认为,去年的慈善事业是中国慈善事业的一个里程碑,汶川地震唤醒了中国民众的慈善热情。

    窦玉沛说,七百多亿的善款,不仅帮助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和

重建方面的困难,同时对国家的抗震救灾也是一个极大的支持。按照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这些善款主要投向民生领域。

    首先,在尊重捐赠人意愿的基础上加强协调。比如说某一个地方或学校,因媒体报道比较多,可能会形成定向捐赠集中的局面,此时就需要在尊重捐赠者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协调,发挥出捐赠更大的社会效益。

    第二,除去在当时紧急情况下,保证灾区群众的生活之外,这些善款主要用于灾区群众的住房、学校(重点是中小学)、县乡两级的卫生院、社会福利机构、文化设施和设备等的重建。

    窦玉沛表示,由于目前灾后重建仍然在实施、有的甚至规划过程中,部分善款还没有到位,因此这些善款最终去向的公布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但肯定要给广大的捐赠者一个交代。

    窦玉沛直言,金融危机确实对慈善事业带来了一些影响,特别是国际社会的一些慈善组织面临着不小压力,有些慈善机构已经消减了慈善的项目预算,有的减少了慈善工作的人员。中国的慈善事业也相应地受到了冲击,经济的衰退和经营方面的困难,可能会影响到部分企业和个人在下一步的大额捐赠。

    但他认为,经济危机是挑战也有机遇。中国经过长时期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此外,近年来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得到完善,具备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同时,汶川地震激发出来的慈善热情和慈善意识,还会持续地发挥作用。

    窦玉沛称,中国拥有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国的慈善事业也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但他强调,衡量慈善事业的发展,不能仅仅看捐款的数量。(记者 张希敏)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上一篇:绵竹东汽中学校长讲震后生活:绝境之后是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