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焦点新闻> 战浒苔迎奥运> 全省齐心 > 正文

兄弟城市驰援青岛战浒苔 近千条船只上阵增援

1
青岛新闻网 2008-07-10 09:48:45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来自威海、烟台等省内各地的船只将从海上打捞起来的浒苔运到青岛港码头,统一运往集中收集点

各地支援的重型运输车辆在8号码头集中运输浒苔

 
前来支援的鲁荣渔1175号渔船

    兄弟城市驰援青岛战浒苔

    奥帆赛区及周边海域出现大面积浒苔后,青岛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以及驻青官兵齐心协力打响了清理浒苔战役。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威海、烟台、

日照、潍坊、东营五个兄弟城市也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投入到青岛近海的浒苔清理工作当中,7月3日实际到达青岛的各地船只达到了920条

    马达声、轰鸣声、号子声,声声入耳 ——威海渔船8号码头“围剿”浒苔见闻

    青岛港8号码头,原是以接卸集装箱为主的码头,连日来这里却成了打捞、清理、转运浒苔的“中转站”。

    前日,记者一走进八号码头52号泊位处时,一个热火朝天的作业现场就映入记者眼帘。放眼望去,整个作业现场既紧张又有序,渔船的马达声、吊车门机的轰鸣声,自卸车的发动机声及渔民嘹亮的号子声,汇成了一曲激昂的“围剿”浒苔“交响乐”:来自威海、烟台等地二十多艘450马力以上的渔船林立在港池内,渔船上满载着刚刚从大公岛东南海域附近打捞上来的浒苔,几名光着膀子的渔民正聚拢在一起,喊着嘹亮的口号,齐心协力地将成堆的浒苔一一归拢打包到一巨型的尼龙网兜内。岸边,大型吊车门机伸出“长臂”,通过网兜将这些“战利品”由渔船“抓”到了岸上。在薄雾掩盖下的不远处海面上,不时可见几艘渔船正慢慢地向港池方向驶来……

    在现场,记者见到了正跑上跑下指导渔民打捞浒苔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威海文登市渔政监督管理站站长王刚。7月3日一早,他与文登市64艘100马力以上的渔船一起,从埠口管委张家埠港整装出发,经过一天一夜的海上颠簸,于7月4日12点到达青岛海域。之后便迅速展开了打捞清理浒苔工作。经过几日的辛勤劳作,这个中年汉子皮肤已被晒得黝黑,说话的声音也有些沙哑。“浒苔打捞工作非常辛苦,渔民们将捕捞网固定在渔船两侧进行打捞。”王刚告诉记者,刚开始打捞时,由于对青岛海域的水文、航道、海流等都不熟悉,致使打捞效率比较低。为了抢时间,渔民们与浒苔赛跑,吃住都在船上,每天凌晨四点就驾船出海,到达作业区域后就在海面上不停歇地撒网、收网,一直要忙到晚上八九点钟。“通过几天来的适应,到目前渔民们已经掌握了青岛海域海流、浪涌等特点,打捞效率明显提高了许多。”王刚说。

    上午11点,鲁威渔0397号渔船渐渐靠泊港池,此时这只船已经在大公岛和8号码头间往返了三趟。在船长老刘的带领下,20多名渔民迅速将打捞上来的浒苔搬运到吊机网兜内。之后,连额头上的汗珠也没顾得上擦一擦,老刘又发动渔船,掉头向前方急驰而去。面对记者的采访,老刘用一口浓重的威海口音憨厚地说道:“一想到我们这是在为奥帆赛出把力,再苦再累感觉也值得了!我们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尽快将浒苔打捞干净,早日还一个清洁蔚蓝的海面。”

    据威海市渔政渔港监察支队的刘红海介绍,目前威海市组织的五千多名渔民、330艘大马力浮拖网渔船正日夜奋战在大公岛海面打捞浒苔。在浒苔装卸现场记者注意到,除了威海烟台两地前来增援的普通渔船外,烟台警备区侦察船运大队还派了7艘船来帮忙,官兵们每天都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地清理浒苔。

    为了做好这些浒苔的清理运送工作,青岛港专门让出了6个黄金泊位、20多台门机和设备,500多名工人和威海、烟台的渔民一起紧张作业接卸浒苔。有了这些大型专业设备的帮忙,接卸一艘大型渔船只需要半个小时,小船10来分钟就能搞定。正在现场值班的青岛港大港2队副队长郭玉辉向记者介绍说,仅这个码头就已接卸浒苔船舶300多艘次10万多吨。(周建亮)

    ——121条烟台渔船奋战大公岛东南海域

    7月3日中午11时,烟台船队抵达青岛沙子口港口。从海阳到青岛,渔船要在海上航行七八个小时,船队在凌晨三点出发,离省处置浒苔应急指挥部规定的时间提前了一个小时到达指定位置。

    705人编成11个支队

    对讲机现场调度

    船队一共121条渔船,其中有一条是渔政船,渔民705人。船队根据需要组编成11个支队,11位船老大成为分队长,11条渔船成为领队船。烟台船队陆地指挥中心有两个,一个设在沙子口港口,对所有船只进行现场调度指挥,另一个设在省处置浒苔应急指挥部所在地府新大厦,以便及时听从浒苔战役总指挥部的调遣。从最高指挥员烟台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盖玉泉,到每一位船老大都可以通过对讲机直接联系。

    6天来只下过一次船

    不想给青岛添麻烦

    6天来,121条渔船上的705位渔民弟兄只下船过一次,那是两天前,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到沙子口码头慰问各兄弟城市的援助船队,并送来了面粉、蔬菜等生活慰问品。渔民们非常感动,用盖玉泉的话说“像过年似的”往船上搬慰问品。大伙说:“不在乎这些东西,在乎的是青岛市对我们的一份心意。”其余的时间,所有渔民全部生活在简陋的木船上。

    盖玉泉说:“青岛市委、市政府曾打算将一些小学教室临时安排成渔民的宿舍,但我们拒绝了。青岛市委市政府压力已经够大了,我们不想给当地政府添麻烦,我们决定,所有船员不上岸,工作、生活在船上。”

    连夜加工打捞工具

    一刻不闲地拼命干

    盖玉泉介绍说,为了提高效率,烟台渔具厂家连夜加工攻兜网配备到所有渔船上。渔民们在家里连夜制作耙子,渔民们上船时,都扛着自家准备的耙子。有了工具,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截至7月8日,烟台船队共打捞浒苔31400吨。

    鲁海渔6373号船船老大于治忠说:“捞浒苔这活,可不比捕鱼轻快。捕鱼是个慢活,不着急不用慌。但捞浒苔不一样,看着一片片的浒苔,心里就是急。尤其是看到别的船捞得多,捞得快,大伙就急了,一刻不闲地拚命干。”

    一颗心全在行动上

    为奥运辛苦点值得!

    鲁海渔6396号船船老大于明普说:“我们这些一辈子风里来雨里去在海上打鱼的人,希望能为奥运出点力。现在,我们每天早上六七点从沙子口港口出发,到指定位置捞浒苔,晚上六七点带着满船的浒苔回到港口,卸货,休息。挺辛苦,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大家都说,为奥运吃这点苦,值得!”

    “一声号令,他们迅速行动起来,自带工具,开船就来了。最让人感动的是没有一位船老大提条件、问待遇。他们听从指挥,团结一致,克服一切困难。”盖玉泉说:“这些渔民是最朴实的人,他们说不出什么好听的话来,他们的一颗心全在他们的行动上了,为确保奥帆赛的顺利举办,他们尽到了自己的一份力。”(张羽)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下一篇:威海五千渔民奋战大公岛 大马力渔船齐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