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头条x > 正文

人民日报:看满城飞扬的红飘带

来源:人民网-- 2006-12-22 13:27:34 字号:TT

2006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第4版截屏

  一块价值昂贵的翡翠,在电影《疯狂的石头》里引发了一场贪婪的角逐。而在冬日青岛的街头,一块冰冷的玉石,却演绎了温暖人心的“完璧归赵”,继而变成“满城飞扬红飘带”的和谐风景。

  上月,来自深圳的谢先生,将价值600万元的玉石和两万多元现金落在了青岛的出租车上,却没要发票也没记住车牌号。

  不抱多大希望的他,通过当地电台发布了寻物启事。听到广播后“的哥”莫立斌赶来将财物交还,并拒绝了酬谢。莫立斌的义举感动了失主,也感动了青岛市民。为表达对一贯在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扶危济困等方面频频“出手”的好“的哥”们的敬意,成千上万的岛城车辆系上红飘带,许多商场、快餐店门前也挂上红飘带,有的店还贴出“天冷了,欢迎大家到店内等孩子放学”的“温暖告示”,“红飘带”将融融友善与温馨关爱传给了岛城每一个人。

  满城飞扬红飘带,凸显了公众的道德认同。向善唯真是人的本性,它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底。美德和善行是朴素低调的,它不需要粉饰和张扬,却天然有着神奇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待人以诚、与人为善、拾金不昧、急人所难,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一贯为国人所推崇躬行。一条条红飘带,是符号和载体,道出了人们对笃行美德者的深深敬意。是桥梁和纽带,联结起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情谊。也是寄托和象征,凸显着时代的道德呼唤与人民群众的热烈回应。

  从一个人的举手投足,可见其素质修养。而从一个城市的风气风尚,也可以观察到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一条条“红飘带”,一桩桩传递爱心、接力美德的义举,在带给人们恒久感动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社会风气,树起了城市文明的亮丽风景。在青岛,好“的哥”不止一个莫立斌,文明符号也不止一条“红飘带”。“人让人、车让车、车让人”的故事,共同构成了文明城市的和谐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的多是艳羡的目光。独特的文明风景,赢得的则是人们由衷的尊敬。

  一根琴弦弹不出气势恢弘磅礴的乐曲,一条“红飘带”也是柔弱的,只有千万条“红飘带”交相辉映、彼此呼应,才能融合汇聚成推动文明、构建和谐的巨大力量。建设文明城市,促进社会和谐,每个人都是文明与和谐的受益者,也都是文明与和谐的建设者,我们没有权利作文明与和谐的“看客”。文明与和谐需要美德的建树与表达,更需要爱的奉献、传递和响应。

  阳光把爱洒给大地,大地把爱给了葱茏的树木和饱满的果实。长风把爱带给海天,海天把爱给了鼓荡的樯帆和高翔的大雁。每一个受到关爱的人感到人间的美好,而每一个奉献爱心的人也感到高尚的快乐。我爱人人,人人爱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爱与美德是消除隔膜的良药,是达致文明的桥梁,也是构建和谐的路径。

《人民日报》(2006-12-22 第04版)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