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1.gif (4197 bytes)ico2.gif (2549 bytes)

2001年2月27日 星期

ico3.gif (615 bytes) gym1.gif (155 bytes) |首页
| 即时 | 要闻 | 本市 | 百姓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文娱 | 情感 | 社会 | 图片 |
首页>>新闻网>>体育
 
争鸣
“海牛”换“青啤”,可乎?
(2/27 11:45)
昨天,青岛颐中海牛足球俱乐部通报了一则消息。从今年起,原青岛颐中海牛队将简称“青岛啤酒队”,并希望新闻单位按新的简称报道海牛———应该是青岛啤酒队的一切活动。这就意味着,尽管在俱乐部的全称中仍有“海牛”二字,但俱乐部旗下从成年到少年的所有球队在面向公众时,都要被称作“青啤队”,我们青岛人妇孺皆知的“海牛”,在21世纪的第一个赛季里要被束之高阁了。海牛以如此的方式匆匆“告别”,不知有多少人能够接受。

  海牛队名的确定,有其特定的历史渊源,并逐渐为青岛的老百姓所接受,它是青岛走向中国足球职业化大潮的奋斗史,是青岛足球人愈挫愈奋的精神代表。尽管海牛在6个赛季的职业联赛中起起伏伏,甚至还掉入过甲B,但她却时刻牵动着青岛老百姓的心。海牛队最初隶属省经贸委,后又由市政府组织的董事会领导,1997年初被青岛颐中集团接纳至今。其间无论“东家”是谁,“海牛”一直都是俱乐部注册名称的一部分。这是因为海牛是青岛人的海牛,“咱海牛……”这是老百姓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在外地人看来,青岛足球就是海牛,在谈起青岛足球时,他们甚至搞不清颐中(颐中集团或许感到委屈),以后也许搞不清(甚至也不需要搞清)青岛啤酒,但海牛的定义清楚明了———青岛人的足球。可见,海牛已经成为青岛足球的品牌,是青岛市的一笔无形资产,只因为宣传球衣广告厂家就将其“废掉”,是否失之轻率呢?看看欧洲五大联赛那些成熟的俱乐部,其球员队服同样印有世界名品的广告,但你何时听说拜仁慕尼黑队因赞助商而改称“拜仁慕尼黑欧宝(汽车)队”,曼联队改称“曼联夏普(电器)队”?

  青岛一代代足球工作者也与海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从郭承文、刘国江、吴洪月、王守业到今天的国作金,以及为海牛成长壮大付出过心血的一代代海牛将士们,也许正为海牛“引退”而暗暗哭泣。海牛“走了”,他们少了一份依托。

  这样说也许太感情化,但即使从理智上思考一下,海牛“走”得也并不轻松。

  海牛实际上已经形成了青岛的足球文化。无论春夏秋冬,青岛球迷都会到现场为海牛呐喊助威,“海牛,你迈开大步向前走!”寄托了多少人的希望啊!本赛季青岛球迷喊什么?“青岛啤酒,干杯!”能喊得出来吗?如果青岛球迷不认同海牛“走了”,受损失的将是谁呢?

  其实,我们也十分理解海牛之“退”。这是一种市场行为,是俱乐部在挖掘海牛身上每一个部位的商业价值,目的还是为了搞好青岛的足球建设。但理解并不是支持。为了海牛更美更好,可以对她进行各种形式的包装,但你不能把海牛杀掉,重新买一匹马或一头狮子。这样说可能并不太准确,但这样做的结果却对海牛造成了伤害。

  还有一种曾见诸报端的说法,因海牛战绩不佳,常常被外地球迷媒体讥讽,颐中俱乐部人士以为此名太易被人取笑,故“放风”要将其改掉。此说不必考证其真伪,在此我们只举一例,芝加哥公牛队在乔丹时代登峰造极,如今屡战屡败饱受挖苦,人家可曾自惭形秽过?总在这些不是问题的问题上动脑筋,难免远离了问题的根本。

  即使俱乐部想为青啤冠名,我们以为也应该有一个更合理、更周全的方案。否则今后“青岛啤酒”撤资了,莫非球队再改称什么“百威”、“蓝带”不成?

 

 

  

 

相关连接

青岛日报社/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TEL:(0532)2865859       Email:webmaster@qingda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