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1.gif (2897 bytes)title2.gif (2626 bytes)title3.gif (3533 bytes)
首页>>青岛日报>>二版
 
青岛农机装备迈向现代化
[2月16日 2:53]
本报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青岛市农机装备的发展经历了从人畜结合型、小型、大型到现代化联合复式作业型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历程,其服务领域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包装、运销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渗透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各个角落。全市农机装备体系日益趋向现代化,高奏着青岛推进现代农业进程的强音。

  农机动力装备持续高速增长,把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到2000年底,全市农机总值达到25.5亿元,比“九五”初期增加了83.4%;农机总动力达到459.2万千瓦,同比增加了58.7%;农用拖拉机12.69万台,同比增加125.3%。另外,目前全市还有农用汽车、农用运输车9.35万辆,柴油机12.9万台,电动机13.21万台,排灌机械18.26万台。“九五”期间大型联合收获机械也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全市保有量达到5270台,是“九五”初期的30.5倍,使农机动力装备结构上了一个大台阶。

  种植业机械迅速发展,使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成为历史。目前全市各类种植业配套机具20.42万台(套),其中机引犁9.48万台,机引耙1.35万台,播种机2.83万台,收割机1.37万台,各类植保机械65.86万台。去年全市完成机耕地面积660万亩,机播面积519.72万亩,机收面积439.18万亩。目前,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花生生产机械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农业机械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农民祖祖辈辈“耕地不用牛、收麦不用镰”的梦想,已变为现实。现在,无论是春耕、夏播还是秋收,市郊大地上到处是隆隆的农业机械轰鸣声,往日需要几天能干完的农活,如今只需半天工夫就轻松完成。现在,全市麦收一周结束,三秋生产也比原来缩短了半个月。“开着车上坡,喝着茶收麦”,农民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农业机械的无穷魅力。

  林牧渔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全面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目前,全市拥有农产品加工动力机械7.87万台,加工机械3.32万台;畜牧机械2.15万台,其中饲料粉碎机2.13万台,机动挤奶机187台(套);渔业动力机械1.04万台,其中渔用机动船9499艘,农用机动运输船129艘;林业机械设备634台。

  农机装备日益精良,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几年来机械深耕、化肥深施、精量播种、秸秆还田及旱作农业开发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使农机对农业增产的科技贡献率达到了15%,且每年可为农民增收节支2亿元人民币。目前,全市拥有旋耕机3950台,农作物精少量播种机1.12万台,秸秆粉碎还田机316台。设施农业机械发展很快,现在全市有集旋耕、喷灌、除草、收割、碎土、培土、喷药、运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管理机械250台,喷灌机2.4万台,滴灌设备1080台,自动、手动卷帘机1450台。

  农用航空业今年也将实现新突破,上半年将购置农用航空飞机,主要用于农作物大面积病虫害防治、森林植保、巡视灾情等。它将成为我市农机装备的“大哥大”,使我市农机装备构筑起“海、陆、空”立体发展的新格局。(本报记者钱卓通讯员任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