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網上媒體 新聞中心> 大頭條 > 正文

工資給多少將不單由資方說了算

1
青島新聞網 2010-05-19 13:35:37 青島財經日報 現有新聞評論    新聞報料

    核心提示

    一季度以來,寧夏、吉林等11省區市相繼調高了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省份超過20%。據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起草修訂的《工資條例》將在年內出台,工資協商制度、同工同酬等保障勞動者權益的條款將被納入其中。

    中小企業工資協商推進難

    現實中,為了削減人力成本,各地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往往會成為一些企業為員工設定的標準工資。盡管勞動

和社會保障部早在2000年就出台了《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該辦法規定,當出現“本單位利潤增長、本單位勞動生產率提高、當地政府工資指導線提高、本地區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四種情況之一,都可以提出漲薪要求。

    “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在兩年之前就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08年3月5日,在全國人大十一屆一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動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報告把“推動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上升到了政府行政層面的具體要求。

    但是由于目前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其他問題,工資集體協商在具體實行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和阻力,使得實施的覆蓋面依然偏窄。

    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張鳴在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表示,工資集體協商覆蓋面窄,全國共有1300萬家企業,其中超過1000萬家的中、小企業(也就是將近80%的企業)還沒有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

    山西省總工會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王珍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大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一般都能實現,每年工資也能夠根據效益的增長而上漲。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數量眾多且為就業主體的中小非公有制企業協商難,需要強力推進。“在這些中小型非公有制企業中單獨開展集體協商,普遍存在企業老板不願談、職工談判能力弱‘不敢談、不會談’的問題。好多中小企業主不想和職工方協商工資,認為‘企業就是我自己的,工資肯定是我說了算’。”

    近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張世平也在公開場合表示,推動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立將是中華全國總工會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勞工三權”需立法保障

    記者了解到,在珠三角等一些地區,為吸引和留住日益寶貴的勞動力資源,眾多企業也開始著手提高工人工資和福利待遇,采取的方法就是工資集體協商制度。

    工資協商制度全面建立後,如何保證其能有效實施?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關系研究所所長常凱認為,工資協商制度“要防止搞形式主義,要為協商創造一些條件,比如說工會組織問題、工會獨立性問題,工資協商的手段問題、壓力問題、效果問題,等等。這些問題應該系統地去研究,要提出一些對策性的辦法。”

    據記者了解,除了2008年起施行的《勞動合同法》對勞動者進行了?“傾斜”保護以外,為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正在加緊制定相應政策,推動勞動者薪酬保護制度的完善,將要出台的《工資條例》也將對工資集體協商作出明確規定。

    “工資協商問題,其實不僅僅是協商工資,更是涉及到整個勞資關系基本權利的實施問題,如工人的組織權、談判權、罷工權,即勞動法上所謂的‘勞工三權’。而勞資關系問題、工資問題、工資協商問題涉及到勞資關系系統和政策怎麼去調整,應統籌考慮。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工資協商的效果會打很多折扣。” 常凱表示。

    在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看來,“在工資協商中,政府、工會、企業主、工人等都有責任,各自的工作都要做到位。”

    “工資協商應該逐漸地硬起來。比如在國外,工人找你談,企業主可以躲著不談;不談可以,工資就可按當地GDP加上物價水平漲,逼著企業主回來談。”楊宜勇表示,對于不願接受協商制度的企業,政府可以通過完善制度對其進一步施壓。據《中國經濟周刊》

手機看新聞 | 查看所有評論 網友評論
1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發表 新用戶注冊
相關鏈接

上一篇︰青島市區招聘628名校園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