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服务
关于青岛新闻网
APP下载
正文

从制造到创造 更好的海尔创造更好的未来生活

2019-09-29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扫描二维码 下载客户端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70年的发展历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一个字的改变,成为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最好概括。海尔,作为一个企业,堪称我们国家制造业的一个缩影,从海尔制造到海尔智造,是不断量变的积累,是不断的自我突破。改革开放后不久,海尔成立,伴随祖国走过了34年的历程。34年来海尔见证了国家快速发展的历史,同样也用“砸冰箱”、“休克鱼”、“人单合一”这些海尔的专有名词创造了历史。从“琴岛利勃海尔”到“海尔电器”,再到“海尔智家”,海尔见证了我们生活的改变,同样也在引领着我们的生活。 

从无到有品质赢得生存空间 

在国家博物馆,编号092的文物是一柄大铁锤。简介上写的是“1985年青岛(海尔)电冰箱总厂厂长张瑞敏带头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用的大锤。”34年来,海尔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和发展,但在海尔文化基因中,有一段最稳定的“DNA”正是对于品质的坚持,其起源正是这把大铁锤。 

冰箱作为80年代的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之一,供不应求。在这个时候,全国有上百家的冰箱生产企业,大多企业快速扩张规模,重数量轻质量,成为那个时代的普遍思维。 1985年的一天,张瑞敏收到一封用户的投诉信,告诉他冰箱的质量有问题。在检查之后,张瑞敏发现库房中还有76台不合格的冰箱。他当即决定砸毁这76台冰箱。当时员工工资一月40元,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元,是员工一年半的工资。对此,员工无法理解,建议低价处理。“如果便宜处理给你们,就等于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今天是76台,明天就可能是760台、7600台……因此,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张瑞敏告诉员工。 

同样是博物馆的馆藏,在海尔家电博物馆,收藏着一台1988年生产的,依然运转良好的海尔冷柜,他来自于青岛市民许秋章的无偿捐赠。事件的缘起也是一封写给张瑞敏的信,信中许秋章老人想把这台陪伴自己家庭30多年的冰柜,作为礼物送给海尔,让它成为一个品牌,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在“砸冰箱”之后仅仅三年,在权威部门举办的全国冰箱质量评比大赛上,海尔拿到了金牌,一举奠定了海尔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海尔冰箱从此成为了品质的代名词,海尔品牌也由此跨出了第一步。 2019年3月13日,海尔集团第3个1亿台冰箱于俄罗斯工厂成功下线。曾经国内上百家的冰箱企业如今也只剩下了个位数。不得不说,一把大锤,砸掉了76台冰箱,却砸出了海尔品牌,也为海尔赢得了生存空间。 

从弱到强品牌文化引领下的全面出击 

砸冰箱事件,不仅仅为海尔赢得了声誉,更是在员工的思维和企业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品质烙印。 1986年,由于产品质量过关,海尔冰箱在北京、天津、沈阳三大城市一炮打响,市场出现抢购现象。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如果只坚持在品质方面的精雕细刻,海尔可能会像很多小规模的日本企业一样,产品精致但陷入发展缓慢的怪圈。不过海尔也没有像很多企业那样,在产品畅销之后,立刻开启扩张之路。从1984年到1991年,历时7年,海尔专心致志做冰箱,但同时也在加强管理、技术、人才、资金、企业文化方面的准备,让海尔文化有了可以移植的模式。随后海尔合并了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总厂,于1991年12月20日成立海尔集团,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战略阶段。 

1995年,800亩规模的工业园落成,1995年7月,原红星电器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再次通过输入海尔文化,盘活被兼并企业,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展。 1997年9月,以进入彩电业为标志,海尔进入黑色家电、信息家电生产领域。与此同时,海尔以低成本扩张的方式先后兼并了广东顺德洗衣机厂、莱阳电熨斗厂、贵州风华电冰箱厂、合肥黄山电视机厂等十八个企业,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兼并重组同业是全球各大品牌发展壮大时的必由之路。然而,在这条道路上却不是谁都能顺利走通的,在“消化不良”和“吸收良好”两者间,更多的企业和品牌因为文化上的不相容倒在了黎明之前。被很多企业视为空谈的“企业文化”在海尔却成为了服务战略法宝。“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的推进剂”,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输入海尔文化,推行日清日高管理法,盘活被兼并企业,不断扩张企业规模。而文化输出推动的有效兼并,让海尔在多业务线发展方面进展迅速。海尔1999年的业务版图已经覆盖电冰箱、电冰柜、船用电冰箱、微波炉、真空包装机、空调器、电磁管、洗衣机、热水器、电风扇、吸尘器及配件、通讯设备制造。其主打产品在市场占有率一直遥遥领先。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99年度1000家商场家电主要品牌市场占有率的资料显示,海尔冰箱的市场占有率为35.3%,海尔冷柜的市场占有率为41.3%,不仅在市场站稳了脚跟,更实现了从弱到强的转变。 

从中国到世界为中国制造开启全球之旅 

1999年,在中国加入WTO的前夕,刚刚在国内完成行业整合的海尔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开始推动更为宏大的全球化品牌发展规划——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设厂,实现海外市场的本土化发展。当时家电行业的主流,还是海外大牌在国内设厂生产,大多企业没有选择国外建厂的方式扩张。实现品牌的逆输出,这成为海尔国际化路线的与众不同之处。 2000年2月,海尔美国工厂建成投产后,年产能力为50万台,在美国冰箱企业中排名第六。同年,海尔在美国的营业额超过了2.5亿美元,被当地不少媒体称为成长最快的外国公司。 

对“品质”的追求,海尔似乎有着独特的执着,产品要有品质,全球化的发展,当然也得要有品质。当时中国家电进入海外市场,最大的优势是价格,很多中国家电企业甚至沦落为海外品牌的代工厂,对海尔来说,他们需要的全球化是更有品质的发展。 2019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海尔率先展示了7大品牌全球化阵容。继去年AWE展出了美国GEAppli-ances、新西兰 Fisher& Paykel、日本AQUA等6大全球品牌后,今年增加了意大利品牌Candy。2012年海尔在向海外扩张的同时,再度挥动收购大手,日本的AQUA、新西兰的斐雪派克、美国的通用家电、意大利的Candy这些代表着各所在国家工业光辉的品牌现在都被海尔悉数纳入旗下。通过AQUA加强日本东南亚市场、斐雪派克攻坚澳洲市场、GEA发力北美市场,Candy巩固欧洲市场,再加上国内的海尔、统帅和卡萨帝,海尔旗下7大品牌协同发展,一张完整的全球白电帝国拼图就此完成。 

如今,海尔在澳大利亚、日本、美国、欧洲等地分设了10座研发中心、25个工业园、108个制造工厂和66个营销中心,实现了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网络布局,海外市场营收占比已超40%。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自主家电品牌出口量目前仅占到海外整体市场份额的2.46%,其中82%都来自海尔。 

从追随到引领物联世界实现生活方式改变 

不久前,海尔智家001号体验中心在上海启幕。而在这之前,海尔正式更名为“海尔智家”,以此来明确自己转型家庭生活智慧解决方案的决心,这也是“海尔智家”在智能家居领域多年沉淀的质变。在海尔智家001号体验中心,用户不仅可以体验到行业领先智慧家电,更能定制个性化的智慧生活方案,满足千人千面的智慧场景需求,而海尔智家001号体验中心则成为上海这座智慧城市的又一个新地标。这也是海尔智慧家庭“5+7+N”最全面的一次成果展示。当你回家时,只需对着小优说一句,“小优小优,主人要回家了”,家里客厅的灯光、电视、空调便会自动打开,窗帘也会随之拉开。就寝时,卧室一键启动睡眠模式,灯光、窗帘自动关闭,室外监控保持全天候监控,让用户安心入眠,这样的生活其实早已不再“科幻”。为解决“吃的健康”的问题,海尔食联网美食服务平台应运而生。通过接入营养师、农场、生鲜冷链等8大类200多家资源方,食联网可以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健康美食。智慧冰箱能主动提供适合身体状况的定制食谱,平衡饮食禁忌和身体营养。在海尔食联网为用户打造的购买场景中,用户可以在冰箱屏幕上直接浏览网上商城,选购食联诚信溯源平台中的优质产品;同时,购买透明食材到家后,扫一下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食材的品种、采收加工、检验检疫、物流运输等溯源信息,全流程透明可视。比起单纯电商,海尔从物联网出发,真正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 

更多请点击:青岛制造官网

编辑:青岛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