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胎龄24周、出生体重仅660克!102天奋力救治,青岛“巴掌宝宝”平安出院

2024-01-19 10:43    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19日讯 深夜,寂静的产房里,伴随着一声微弱的啼哭,胎龄只有6个多月,体重仅有660克的“巴掌宝宝”出生了。这个“超早产儿”在青岛妇儿医院医护人员的一路护航下,勇闯出生抢救关、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等层层关卡,历经整整102天,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也刷新了该医院成功救治最小胎龄早产儿的纪录。近日,孩子各项指标平稳,已经顺利出院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宝宝都已安然入睡,医生值班室里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来自产房,一名孕妇即将临盆,可腹中胎儿仅有24周零两天。一次惊心动魄的抢救拉开序幕。一名夜班医生立即赶往产房,与儿科医师、产科医师及助产士组成新生儿复苏抢救团队,并将所有抢救设备及药品准备就绪。另一名夜班医生留在监护室,紧急准备接下来的救治设备及物品。

伴随着微弱的哭声,“早到天使”降临人间。孩子体重仅有660克,看上去有成人巴掌大小,整个手掌比不上成人一根手指粗,未成熟的皮肤呈胶冻状,全身嫩如豆腐,呼吸心跳微弱……出生即有生命危险,抢救刻不容缓。

气管插管、T组合正压通气、保暖……在复苏团队的紧急抢救下,宝宝肤色慢慢变红润,心率、氧和等指标渐趋稳定。随后,医护人员使用转运暖箱,将早产儿快速平稳地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更加精细全面的救治。

记者了解到,孕妇闫女士本身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腺肌症,怀孕后曾在当地多家医院住院保胎。为留住宝宝,她在孕15周时在当地医院接受了经阴宫颈环扎术。不料,过了一个多月,她出现了严重的宫内感染。医生在为其拆除经阴环扎线和经阴宫颈环扎线时发现有脓液自宫颈口流出,手术后还有持续大量的流脓,阴道分泌物结果提示肺炎克雷伯菌、ESBL阳性,这预示着宝宝合并严重感染的风险极高。

宝宝本就来之不易,闫女士自己为了保胎也吃尽了苦头,怎能轻言放弃?然而,如此小的胎龄出生意味着什么?专家介绍,超早产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1公斤或胎龄小于28周的新生儿。据统计,国内超早产儿平均存活率仅有50%到60%。24周超早产儿的救治是难中之难,胎龄每提前一天,救治的难度就增加很多。由于孩子全身器官发育极不成熟,随时有发生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生命危险,且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成活率低。

闫女士和家人不想放弃,来到青岛妇儿医院寻求生的希望。救治如此小胎龄的宝宝对于儿童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来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考验。专家介绍,宝宝平安出生是救治开始的第一步,超早产儿未达到正常胎龄以前,救治团队不敢有丝毫松懈,实际上这才开始了真正的“过关斩将”。

即使困难重重,医护人员也没有一丝退缩。医生立即给予孩子高级呼吸支持,建立有效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后在孩子脐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路和个体化的营养支持,维持各个器官及内环境的稳定。

救治的过程极其漫长,且充满了焦心的等待。但医护人员和孩子父母从未想过放弃,宝宝也展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力,住院期间没有出现严重感染,奶液消化能力很好,肠内营养逐渐建立、体格逐渐强壮。孩子出生后第40天时,改为无创呼吸辅助支持,孩子出生近90天时成功停鼻导管吸氧、终于能自由呼吸了。孩子出生第96天时,转入新生儿科母婴同室,闫女士第一次将软软小小的身体抱在怀里。孩子出生第102天时,宝宝体重增至2.24千克,各项指标平稳,已经顺利出院。(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研讨

2024-01-18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2023年青岛进出口8759.7亿元,同比增4.6%

2024-01-19    青岛日报

海鸥文创气球、海鸥主题可乐......2024份“鸥遇青岛”礼物等您来拿

2024-01-19    青岛早报

工信部:2023年工业经济总体向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

2024-01-19    央视新闻

朝中社:朝鲜进行了水下核武器系统试验

2024-01-19    新华社

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 | 青岛机场260余条航线通达各地

2024-01-1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以点带面破解城市管理顽瘴痼疾

2024-01-1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举行 81名个人50个团队获表彰

2024-01-19    央视新闻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