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强龙头”:青岛向新求变,向绿笃行

2023-12-11 09:22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原标题:2023青报年终特稿① |“强龙头”:青岛向新求变,向绿笃行

开栏的话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青岛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加快打造“六个城市”,不断展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气象,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的新篇章。即日起,青岛日报推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 2023青报年终特稿》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盘点展示今年全市在推进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提升作风能力和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以及科技创新、践行文化“双创”、乡村振兴、城市现代化治理、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绩、新进步、新亮点,进一步激励全市上下锚定目标、乘势而上、真抓实干,以新的作为、新的业绩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强龙头”:青岛向新求变,向绿笃行

鳌山湾畔,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建成后年可提供约19.2亿千瓦时发电量,年可节约标准煤55万吨。除了供能结构的优化,项目还将探索更多新能源应用场景。11月30日,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与青岛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海卓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以氢能为介质的综合能源利用模式。

11月24日,山东省首台F级重型燃机——华电青岛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5号机组首次点火一次成功。4天后,国内涉海距离最长的青岛市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通气运行,保障了热电联产项目的天然气输送,为青岛东岸主城区实现无煤化供热提供“十足底气”,助推城市能源结构转型。

一场全方位渗透到城市发展肌理的绿色低碳变革,正在青岛这片开放创新的热土上加速演进。

2022年,“双碳”战略提出后的全国首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落子齐鲁大地——山东被赋予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青岛再度被寄予厚望,担纲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强龙头”。

开局之年,青岛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使命、担当与站位,着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在“向新”“向绿”的加速布局中抢抓未来发展先机。

前三季度,青岛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69.1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持续提升,经济大市的作用更加凸显。

向新求变,向绿笃行。在青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正在持续细化为施工图,加速转化为实景图。

向新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突飞猛进,这座城市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新的“全面审视”,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在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创新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更多元的新型研发平台来了。

在西海岸新区古镇口核心区,仅用了半年多时间,“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总控与数据中心主体结构封顶。这是全国首个获得国家批复、首个启动建设的“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将有效支撑现有吸气式发动机设计体系的完善和未来新原理吸气式发动机设计体系的建立。

在这座城市最引以为傲的海洋科创领域,全国唯一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正式揭牌,亚洲唯一的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正式启用,海洋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获科技部批准,中船船舶设计中心(民船中心)总部正式迁驻……一批贴近产业端的平台和机构的陆续融入,为海洋产业加速腾飞提供了新机会。

更完备的产业创新生态来了。

一组描摹城市创新生态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青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6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9000家,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在为“智转数改”赋能的全国“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卡奥斯连续5年居榜首,柠檬豆新晋入列;青岛创新培育的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和场景应用实验室累计分别达到20家、82家。前三季度,全市“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9.3%,占比稳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59%,较上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500亿元,同比增长6.8%。

青岛深化推广的“云端研发”模式正在提升着城市的创新节奏:70%以上研发行为由产学研合作促成、80%以上创新需求一周内得到响应、供需对接时间成本节省90%以上。

更具影响力的产业龙头来了。

春来冬往,世界500强药企阿斯利康持续“加码”青岛的故事一直为人所乐道。先是在3月,青岛高新区与阿斯利康正式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新建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总投资额约4.5亿美元。时隔不到半年,阿斯利康再次宣布追加投资2.5亿美元以增加产能。11月的进博会青岛推介会上,阿斯利康又正式签约二期项目,总投资达到7亿美元,推动青岛融入其全球供应链。

今年以来,青岛开启全球招商计划,组织赴境内外城市举办30余场经贸交流活动,新签约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41个、50亿元以上项目36个;新引进全国500强项目28个、制造业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0亿元;各类总部企业数量达到487家。

阿斯利康落地的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是青岛突破发展新兴产业布局的创新载体之一。在过去的一年间,像这样的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青岛已经累计过会和挂牌8个。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让这些“新产业”的“新载体”纷纷跑出了让各自行业惊艳的项目落地加速度——

11月17日,在位于崂山区的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内,综合配套区核心支撑项目虚拟现实创享中心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实现钢结构封顶;青岛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已于年内正式交付,从开工到量产仅用时13个月。11月15日,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内重点项目芯屏产业园项目一期正式启用,建设仅用时6个月。截至10月底,8个专业园区在建项目总数达56个,计划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

这些面貌一新的产业空间,既是对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召唤,也是对低效用地和旧的动能的腾挪和替代。

京东方移动显示项目41条线通过认证,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显示模组单体工厂;首架“中国造”万丰钻石DA50飞机下线并成功试飞,实现量产;大朋VR、云天畅想总部陆续落地;人工智能等4个集群、中科曙光等6家企业分别入选省“雁阵形”集群、集群领军企业,新增数量居全省第一……创新和优势元素集聚的新载体带给这座城市产业的改变,才刚刚开始。

向绿

青岛即发集团首条年产1000吨无水染色产业化生产线正式运营,整个过程不需一滴水;赛轮集团在实施车间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逐年提高光伏发电占比的同时,又依托“橡链云”平台计算部署绿色供应链;智能化生产指挥调度平台让海湾化学所有化工装置自控率均达100%,持续获评行业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

有“数”有“绿”,这是当前青岛产业发展的基本新范式。面对绿色低碳这一重大全球治理议题,青岛企业深知,加强碳足迹的全流程管控,是未来企业产品畅行全球的基本门槛,也是产业向上发展的内生动力。

企业的“向绿”创新推动着青岛形成着一份不断刷新的绿色制造“成绩单”: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7家、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7家、服务型制造示范24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44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仅为全国的37.4%,居全省首位。

向绿笃行,绿色低碳已经深入这座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各个领域中。

住得更“绿”,青岛深化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截至11月底,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296万平方米,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行得更“绿”,青岛清洁运输占比持续提升,运营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占比达95%,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1.9万个。生态更“绿”,青岛首次入选全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前十名。

青岛也迎来了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进一步突破——2023年,青岛煤炭消费占比不足30%;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占比首次近半,总量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全市能耗强度下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这背后,是对城市发展方式的“全面审视”。青岛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出台《青岛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率先出台市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组建重点项目库,对725个项目实施入库管理,印发碳达峰工作方案、绿色低碳财政政策措施等50余项配套文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构建。

在这一全面向“绿”的顶层设计下,青岛在多个领域的降碳扩绿探索实现了创新突破——国家首批废旧物资循环利用试点加快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市场主体间用能权交易,为重点项目解决能耗指标90余万吨,带动投资超400亿元;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揭牌成立,全年交易发生额预计将达1000亿元;出台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推动23个项目纳入省碳金融重点项目库,为项目争取政策性货币工具支持15.1亿元。

1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公布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青岛作为25个试点城市之一入选。这既是这座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利好,更是新使命。

 无论是“向新”推动产业版图和格局重构,还是“向绿”推动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这一切都不仅作用于当下,更指向长远未来——兼顾当下与未来,前瞻的战略考量,这是“强龙头”的应有格局。

在青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中,“未来”一词明确被强调。青岛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提出抢占发展制高点,在基因与细胞、未来网络、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技术、海洋物联网等领域涌现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企业,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新发展策源地和未来产业增长极。

事实上,不只是产业,这座城市的空间布局、发展方式,也需要以更具“未来感”的长远视角推进。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建设,本身就是一场立足未来的长期主义战略。担当先行区“强龙头”,青岛定义未来城市目标的“六个城市”中,“现代”和“国际”是两个高频词。这是基于对高质量发展底层逻辑的体悟,也是对青岛开放身位的体认。

今天的世界正在加速重构创新版图和产业体系,形成一张以中心城市为节点的全球资源配置网络。作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岛是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关键枢纽之一,也必然要以前瞻性的功能布局,探索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在开放能级提升上,青岛正在从“建平台”迈向“强功能”。上合示范区累计推出82项制度创新案例,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34.7%,高于全省22.4个百分点。青岛自贸片区累计形成285项新成果,其中1项获国务院全国复制推广,11项获国家部委在全国复制推广,5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首单易货贸易完成出口通关,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落地。

在门户联通功能上,青岛是黄河流域最便捷的经济出海口。入选国家综合型流通支点城市,先后获批建设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牵头形成黄河流域“9+1”城市陆海联动高质量发展合作机制、落地沿黄流域34个内陆港等,都为畅通沿黄流域的出海达海通道增加了更多支撑。12月8日,济郑高铁的全线贯通,将进一步加强青岛与郑州、西宁等沿黄城市间的要素资源流动。

在区域辐射带动上,今年10月,《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印发实施,开启了又一个从未来看当下的新纪元。面向未来,青岛担负着辐射带动更大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承载高效链接更多资源要素的功能,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强化。

先行区建设是一场从“试验田”到“新标杆”的转变,需要更多的思维前瞻的长期主义者的先行先试和共同努力。

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公布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名单,青岛5个区市、2个园区、17家企业入选,试点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这批先行者,将探索推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发展模式。

对“强龙头”青岛来说,“向未来”的长远视角,将为辐射带动区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持久的动力和底气。(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青岛日报》创刊74周年特刊 | 在冬日,也初春

2023-12-1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破局·重塑·新生 2023青岛楼市年终总评榜启动!

2023-12-11   

司机注意!这些高速路段因恶劣天气暂时封闭,青岛高速出行服务平台提醒

2023-12-1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年度楼市压轴大戏 冬季房展暨精品楼盘项目巡展启幕

2023-12-11   

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青岛人防工程为社会提供车位62万余个

2023-12-1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乡村100问|⑩青岛蛤蜊界的C位非它莫属?

2023-12-11    青岛新闻网

青岛今天白天阴有雨夹雪 最高气温3℃ 最低气温1℃

2023-12-11    青岛气象

产能在全球所有家电园区中最大!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冰箱智能制造(一期)首台冰箱下线

2023-12-1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