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东西协作“山海情”,携手踏上“共富路”

2023-08-15 09:28    青岛日报

两年多来,青岛已为定西和陇南安排财政资金援助项目1423个,社会各界累计捐款捐物2.79亿元,1379名技术人员走进甘肃“传、帮、带”,助力协作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东西协作“山海情”,携手踏上“共富路”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东西部协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刚刚过去的两天里,甘肃省的定西和陇南两市,再度进入“青岛时间”——青岛市党政代表团赴两地考察对接东西部协作工作,一批青岛企业与定西市、陇南市部分县区、部门和企业签署了19个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涉及现代农业、智慧物流、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近34亿元。

以协作为媒,从山东半岛到甘肃中部,山海纵有千里,血脉紧紧相连。自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青岛与定西、陇南两市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鲁甘两省工作要求,围绕产业发展、人才交流、劳务输转、消费帮扶和生态建设等重点任务,持续加强协作,勾勒互利共赢发展的美好愿景,书写东西部协作崭新篇章。

两年多来,青岛为定西、陇南安排财政资金援助项目1423个,社会各界累计捐款捐物2.79亿元,1379名技术人员走进甘肃“传、帮、带”,累计培训甘肃脱贫人口12186人次,帮助脱贫人口到山东(青岛)就业7739人次,帮助培训乡村振兴干部18059人次、专业技术人才37853人次。

蹚出协作地“产业路径”

产业是地区发展的基石。

奋进新征程,面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份新时代答卷,深化东西部协作是重要内容,也是解题之道。新征程上,东西部协作的青岛实践首先便是:基于协作地的优势资源匹配青岛优质企业,形成主导产业并拉伸产业链条,为当地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定西和陇南,各有其资源优势。定西是中国的药都、薯都、草都,陇南的花椒、油橄榄、核桃等享誉全国。但受制于资金、技术、理念等因素,当地尚没有把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带动的能力,发展还处于农业种植和产品初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不高、对产业带动能力不强。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为协作地蹚出“产业路径”,实现由“输血”到“造血”,是对口援助由单向支援向双向合作的转变,亦是这一阶段协作的应有之义。

在定西市渭源县,山东天成药业有限公司渭源县精制饮片加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力争今年10月底前建成投用。这是去年4月,青岛协作干部基于当地中药材生产优势定向为其匹配的项目,引起了总部位于城阳区的天成药业的兴趣,最终在青岛协作干部牵线搭桥下“一拍即合”。

如何解当地资金投入之困?这个项目,由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5000万元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天成药业租赁使用,企业自筹1.7亿元建设剩余车间及设备,用小资金撬动大投入。据悉,二期中药配方颗粒生产项目亦采取企业自筹1.6亿元、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5000万元的形式开展建设。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亿元左右,“十四五”末计划突破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近300个,直接和间接带动近1000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这个项目对我们县的意义重大,全部达产后产值将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六分之一。项目带动作用也非常明显,可以带动当地做实做细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至少5家合作社发展2000亩中药材基地种植,通过‘订单式’大量收购原材料,推动周边药材产业快速发展。”渭源县工信局局长郑军平说起这个项目时难掩激动之情。他介绍,在中药材市场日益火热的当下,这个项目让祖祖辈辈种植中药材的当地药农与火热的药材市场不再“遥远”,将拉近药农与市场的距离,带来更直接的收益。

在定西和陇南,基于当地资源优势匹配的项目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利和萃取、青陇兄弟、琛蓝生物、洪珠机械……两年多来,在协作地签约落地的产业合作项目已有135个,实际到位资金18.82亿元,共建产业园区21个,引导入驻园区企业25家,累计带动脱贫人口就业2671人。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不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产业,还通过观察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为当地打造出了一批“无中生有”的项目。这些项目不但扎下了根,还成为当地主导产业,让“一个项目带活一个产业”成为现实。

位于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由青岛援建的康大肉兔养殖产业项目便是成功的案例。

图片

位于陇南市的甘肃康大兔业科技有限公司陇南肉兔养殖示范基地。

在海拔1100米山坳里,记者见到了甘肃最大的自动化肉兔养殖场——甘肃康大兔业科技有限公司陇南肉兔养殖示范基地。2020年底,借助东西部协作机遇,立足陇南市区位优势,基地建成投用,而在此前,当地并没有大规模养兔的传统。“四川每年肉兔消费达3亿只以上,在这里建肉兔养殖示范基地,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等都有着极大的优势。”甘肃康大兔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冬梅分析肉兔养殖产业在此发展壮大的可能。除了靠近市场,这里气候相对干燥,一年四季产能稳定,成活率可达95%。目前,基地存栏种兔10035只,存栏肉兔85000只,年出栏50多万只,年产值2500余万元。“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农户散养肉兔,截至去年底,种兔存栏近6万只、出栏107万只。”马冬梅说。

新模式下的养殖示范基地发展势头迅猛,武都区以此打造集肉兔增殖扩面、良种繁育、屠宰加工、品牌开发和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将肉兔产业打造成全区主导产业之一。基于武都区“养兔”的成功经验,陇南市正在全市推广肉兔产业发展。

求解协作地“民之所盼”

行走在陇南和定西的街头,“青岛路”“西海岸路”等“青岛元素”不时出现在眼前。随着东西部协作深入,“青岛元素”已成为当地人日益熟悉的日常。

“青岛专家看病好,我就是专程来武都找青岛专家的。”在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一位当地患者表达了对青岛医疗专家的信任。

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是人们在患病之时最迫切的需求。由于协作地的医疗水平尚有不足,特别是关键医术人才匮乏,于是“支医”成为东西部协作的重要一环。

在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记者见到了在此“支医”的青岛专家们。这是青岛市第二批“组团式”帮扶医疗队的部分成员,虽然来到陇南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已为当地患者解决了不少急难病症。

“在看了患者的情况后,我判断可以通过宫腔镜治疗,在科室的配合下,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顺利完成手术。”青岛市市立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楠到当地不久,就成功开展了该院首例宫腔镜微创子宫肌瘤电切手术。她说,虽然医院配有宫腔镜设备,但是由于医疗水平有限,当地医护人员只能利用设备开展检查而无法治疗。这导致患者或需长途跋涉到更远的医院治疗,或要选择手术切除子宫的方式治疗,造成了就医成本和身体创伤的增加。由此,这个成功的“首台”大大鼓舞了当地医生,在李楠的带领下,医院已开展宫腔镜手术30余台,为患者就近高效就医提供了便利。

图片

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青岛专家李楠(左)在查房。

协作帮扶工作中,青岛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求“组团式”帮扶医疗队专家完成“师带徒”和“团队带团队”工作任务,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质医疗队伍。

协作地以农业为主的现状,让“支农”成为青岛协作帮扶的主要工作。

日前,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以“人才交流+科技助农”为抓手,选派农业技术专家成立工作队到定西市通渭县开展技术帮扶工作。

“我们根据前期调研情况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同时结合通渭县实际情况,通过聚焦产业发展培育职业农民、聚焦新品种引进新生农业产业、聚焦农业技能培训高素质农民,推进政策法规与科技培训工作。”工作队负责人介绍,工作队先后深入襄南、碧玉、陇阳等十几个乡镇,开展果树修枝剪枝和科学施肥、玉米病虫害防治、设施蔬菜无土栽培等方面的培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十余项。同时,工作队成员与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公司结对子,提供政策法律咨询、项目示范推广应用、实用技术指导等服务,为当地优势产业发展赋能。

扮靓“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

在定西市,东山、南山和西山是其三座主要山脉。其中,东山生态最为脆弱。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青岛与定西协作的首个年头。两地在开展协作时达成共识: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到东西部协作过程中,为乡村振兴绘就绿色底色。由此,基于东山等地的青岛生态林建设如火如荼展开。

图片

位于定西市的青岛生态林。

云杉、油松、刺槐、河北杨……如今,在东山眺望,这里已是绿意盎然。定西市安定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董俊盛从事植树造林工作30余年,他说,因为东山的基础条件薄弱,工程采用“针阔混交、乔灌搭配、适地适树、色彩多样”的做法,坚持大苗上山、一次成林、一次成景,将生态修复治理与森林景观提升相结合,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森林景观。

而这也对资金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岛挂职干部来到定西后,听说我们正在通过植树造林打造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为当地扮靓颜值、提升人居环境后,主动参与到植树造林中,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董俊盛说,“十四五”期间,青岛在定西市安定区和通渭县投资1亿元建设“青岛林”,为定西林草生态建设提供了“真金白银”的保障。截至目前,青岛已投资7730万元,建设东西部协作生态林21050亩。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林”在生态修复治理的同时发展经济作物,栽有花椒、大接杏、山楂、早酥梨、蜜桃等树种,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青岛林”建设过程中,已吸纳劳务用工10.03万人,同时将工程区域内的10位脱贫群众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开展日常管护工作,年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

在陇南市宕昌县新城子藏族乡岳藏甫村,26岁的杨安林正在自家“白杨树民宿”里忙前忙后,在此后半个月的时间里,民宿均处于满员状态。这处民宿是杨安林家的旧宅,因门前生长着一株百年白杨树,杨安林便为民宿取了这个名字。

“前些年,我们这里没啥工作岗位,我就出去当厨师,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挣个三四百块钱。”如同许多当地人一样,为了生存,杨安林离开家乡四处打工。打工让他长了见识,也更加思乡。因此,当他回到家乡看到村庄已“美颜”成为流水潺潺、清新秀美之地时,他便毅然留在村里开起民宿。这段时间,杨安林每天纯收入达1000多元。

这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实例——2021年,青岛挂职干部实地调研时看到,这个村庄位于官鹅沟大景区鹅嫚沟内,适合依托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但当时村庄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更是欠缺,于是便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500万元,为村庄硬化道路、修整河堤、布设景观。在挂职干部与当地政府共同努力下,把村庄打造成了环境优美、森林茂密、鸟语花香之地。环境的改变,让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为村民和村集体带来了“真金白银”。

距离岳藏甫村不远,官鹅沟野奢度假酒店映入眼帘。这是青陇文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首个项目,以当地自然山水环境为基底,建设了72栋野奢帐篷木屋客房(帐篷客房21栋,木屋客房51栋),配套酒店接待服务中心、西餐厅酒吧、休闲康养中心等设施,为当地打造出一个高端野奢度假典范区。

青陇文旅由青岛旅游集团与宕昌县官鹅沟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成立,而这次“牵手”,正是东西部协作促成的缘分。

酒店于2021年9月完工,经历试运营后,今年5月份正式投入运营。这个项目带动了新城子藏族乡的岳藏甫村、新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就业52人,产业项目利益联结脱困户485户、1697人。

“后续,我们将把项目打造成一个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集聚平台,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对周边乡镇的旅游配套服务开展软硬件品质提升,打造青陇文旅标准化旅游服务综合体系,形成高、中、低档的多元化产品产业供给服务,持续不断地产生‘造血’功能,打造青陇文旅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合作的新模式,为东西部协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青岛旅游集团总经理助理、青陇文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宇光表示。

千里同好,山海同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青岛将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磅礴的力量,助力定西、陇南两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文/图)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城河相融,打造生态“绿腰带”!李村河(张村河)推进多维度综合治理开发建设

2023-08-15    青岛日报

青岛最大零工市场30日关闭!株洲路灵活务工市场将拆迁,务工人员何去何从?

2023-08-15    青岛晚报

青岛时间|78年前的今天,不能忘!不敢忘!不会忘!

2023-08-15    青岛新闻网

【青视点】重磅音乐盛会即将上演,流亭机场正转型为城市文化新中心

2023-08-15    青岛新闻网

聚力五大板块 下半年青岛市民营经济工作将这样干

2023-08-15    青岛新闻网

青岛: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样板区

2023-08-15    青岛日报

又签19个项目!青岛市委书记带队赴甘肃,再续山海情

2023-08-15    青报观象山

海边烧烤禁而不止 听听网友怎么说

2023-08-15    青岛新闻网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