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青岛确定新目标 打造“农业强市” 守住“根本”

2023-02-15 22:55    青报观象山

一年春作首,百事农为先。

2月15日,青岛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了重要部署。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念兹在兹,党中央连续发出的强农重农信号,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农业强国起步之年。就在两天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发布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向全党全社会表明了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释放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从今年开始,我国开始向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迈进。

开局之年实现新突破。作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是青岛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重大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

青岛将全面对标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和基本要求,紧紧结合青岛实际,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勇于创新、先行先试,主动蹚出一条沿海发达地区建设农业强市的路子。

01

农业大市→农业强市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对标农业强国的目标和要求,青岛明确提出了建设农业强市的新目标,以“强农业”夯实“三农”基本盘,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以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为动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是增加“确定性”、从容应对“外部之变”的关键举措。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宗明义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外部环境纷繁复杂,更要守住“根本”。今年是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回升的关键之年。全力以赴抓经济,既有机遇和基础,也有风险和挑战,只有增加“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三农”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确定性”。

尤其对于青岛来说,作为典型的大都市带大农村,青岛所辖的10个区市中有7个是涉农区市,134个镇街中有90个是涉农镇街。必须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步伐。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青岛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2022年,青岛克服春旱、夏涝、秋汛和病虫害等困难,全市粮食、蔬菜、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311万吨、659万吨、108万吨,综合产能和各类农产品自产自足、均衡供给在全国同类城市领先。全市在建过亿元农业大项目48个,完成年度投资105.76亿元,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园、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等引领性项目开工建设,全国最大单体羊奶粉加工厂“宜品乳业”在青投产,坚持“片区引领”,布局建设10个市级、36个区市级示范片区,齐鲁样板“青岛场景”日益丰盈……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孕育新机遇、激发新动能。

乡村振兴既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又是扩大和释放农村需求的“总开关”。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激发农业除了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护生态和提供生态产品外,还被激发出多元化功能,释放出来的动能也更大,由点及面,连线成片,汇聚起建设农业强国的巨大动能。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推动“三农”工作起好步、开新局。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回升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支撑保障全局大局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

青岛是农业大市,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承载着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完全有条件、有优势、有能力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强省中走在前、作表率。

时下,青岛正在聚力打造“六个城市”,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由此,更要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促进共同富裕,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

02

用好“辩证法”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推动“三农”工作实现新突破,要解答好“守底线”与“促发展”的辩证法。

守底线就是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两大底线。保障粮食安全,以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为工作目标,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聚焦脱贫攻坚做好巩固提升文章,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2022年,青岛坚决扛牢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打好农田建设、科技壮苗、政策保障三大战役,克服春旱、夏涝、秋汛和病虫害等困难,去年全市粮食、蔬菜、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311万吨、659万吨、108万吨,综合产能和各类农产品自产自足、均衡供给在全国同类城市领先,广大农民的饭碗端得更稳、更好、更牢,为稳预期、稳物价、稳信心提供了重要支撑。

会议为2023年的稳产保供工作指出方向——要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坚持粮食生产增产、减损一起抓,全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推动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耕地保护数量、质量一起抓,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研发、推广一起抓,加快现代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大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食物供给品种、品质一起抓,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守牢底线,为的是让发展更加安全、更加高质量、更加可持续。

“去年新建占地420亩的数字化、智能化连栋日光温室,建成总投资1.5亿元,占地4万平方米的智能育苗工厂,成为目前亚洲单体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育苗工厂。工厂内配套全自动化潮汐苗床、高压迷雾降温增湿系统、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升降式催芽愈合室等智能化设备,构建了一套‘绿色生态、高效节约’的育苗生产模式……”

此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发言时,为大家描绘了企业致力于高水平农业科技,成功打造的农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场景——这无疑是青岛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以科技创新为农业农村发展赋能的成功实践。

下一步,青岛将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等任务要求,全方位谋划农业农村发展前景,高质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以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为双轮驱动,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03

踏上新征程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回升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举措、更实的作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市。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会上,相关职能部门和区市等就2023年工作进行了介绍。

市农业农村局表示,将聚力实现乡村建设行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能、现代农业、要素强农、改革富农、有效衔接、作风能力等“七大高质量提升”。将聚力打造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100个市级美丽乡村,全面整治提升82个涉农镇街农村人居环境;创新开展“绿色增粮”先行区建设,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能,稳固“36111”稳产保供体系;加快建设58个过亿元农业大项目,15条十亿级特色产业链,8条百亿级优势产业链,2条千亿级集群产业链;推广“齐鲁富民贷”,提升青岛“金农通”,打造数字农业“一基地一区域一大脑”等。

市委组织部提出,要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主线,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目标,开创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新局面。将以深化村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做实新村规范运行。以“头雁领航”工程为抓手,做强带头人队伍。以“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为抓手,做大新村集体经济,推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春光不负追梦人,时光不负有心人。紧紧抓住加快建设农业强市这个“关键点”,青岛正乘势而上,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张晋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青视点】烟火气回来了!除了发消费券 青岛还在这些方面发力

2023-02-16    青岛新闻网

“文明青岛随手拍”平台上线广受好评

2023-02-15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青岛市民 市南、市北多条道路路段调流、交通组织优化!记得提前绕行

2023-02-16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全国唯一!“海洋十年”国际合作平台落地青岛

2023-02-16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1.3万名工人鏖战工地 青岛地铁开启建设“加速度”

2023-02-16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国家医保局: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

2023-02-16    国家医保局

@司机朋友 青岛拟新增58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位置就在……

2023-02-16    青岛交警

首届“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将于明日在青岛开幕

2023-02-15    青岛日报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