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强基计划录取今日结束 青岛各高中今年参考热情超过去年
保送之路越走越窄 强基计划方兴未艾
今年强基计划录取今日结束 青岛各高中今年参考热情超过去年
今年青岛唯一北大保送生李原宁。董真 摄
今天,2021年强基计划录取将正式结束,其实早在7月3日和4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就已经公布了强基计划校考结果。记者采访了解到,从前期报名来看,今年青岛学子报名强基计划的热情远超去年,各高中也针对这部分考生,在强基校测前提供了各种笔试面试辅导。在保送之路越走越窄、自主招生全面叫停的大前提下,强基计划有望成为青岛学子升入顶尖名校数量突破的又一新路径。
青岛今年1人保送进北大
记者查阅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2021年高校保送生拟录取名单发现,今年全国共有48所高校拟录取1880名保送生,其中山东共有152名考生保送进入26所高校。这152名山东考生按照保送资格的不同,又分为8名奥赛国家集训队学生和144名外国语中学优秀学生。从青岛地区来看,今年仅有青岛二中李原宁1人凭借奥赛被保送进北京大学。
而2020年参与保送生招生的高校为51所,保送人数超过了2400人。山东共有172人被录取,分别为奥赛国家集训队10人、外国语学校优秀毕业生160人、英烈子女2人。青岛两人上榜,均来自青岛二中,陈晓琨和綦熙通过奥赛分别保送进北大和清华。 2019年69所高校保送录取人数同样超过2000人,青岛1人被保送进入大学,该同学为青岛二中的田宇辰,凭借信息学奥赛进入清华大学。
记者也查阅了2015年至2018年青岛籍学生保送情况,其中2015年青岛两人保送进大学,分别是青岛二中的郑远航和青岛六十六中的戴海洋,郑远航凭借信息学奥赛进清华,戴海洋凭借省优秀学生干部保送进华东师范大学。 2017年全市仅青岛十九中林传舜1人被保送,凭借省级优秀学生被东北师范大学录取。 2016年和2018年青岛地区没有学生通过保送进入高校。
最高峰时一年百人被保送
从近几年数据可以看出,青岛通过保送进入高校的学生凤毛麟角。而就在十年前,青岛的保送人数一直保持在几十人,最高峰时,青岛的保送人数曾达到百人以上。 2011年青岛共有31人保送进入大学,其中仅青岛二中就有30人被保送进北大、清华、中科大、复旦、浙大、北航等名校。到了2013年,这一名额缩减到了22人,其中青岛二中19人、平度一中2人、开发区致远中学1人,同样通过保送进入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
时间再往前追溯,2006年青岛的高考保送生人数达到118人,其中仅青岛二中当年就有89人被保送。当时青岛考生主要通过奥赛和小语种被保送,同样是保送最高峰时,2009年青岛仅通过小语种被保送的学生,一年就能达到153人。当时青岛共有14所高中为大学输送小语种保送生。
从2010年之前的每年百人保送进高校,到2013年前后的几十人,再到近五年的凤毛麟角,这背后是全国保送政策的不断收紧。
十年间保送政策不断收紧
据悉,保送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年北京师范大学等10所试点高校就招收了6000名保送生。之后,参与高校增加保送规模不断扩大。 1992年保送生约1.4万人,1993年1.6万余人,2000年左右增长至2.5万人。而在保送进大学大行其道的同时,保送中暴露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情况也愈加凸显,一时间,保送成为了很多人眼中升学腐败的通道。2001年,教育部调整了保送生政策,取消了指标分配,同时压缩了规模,当年保送人数就由25000人锐减至5000人。
在政策收紧的前提下,奥赛、外语以及各种大赛获奖,仍然是保送生的主要来源。 2009年至2011年期间,各高校陆续停止小语种招生,在外语类保送中,仅保留了外国语学校优秀学生的招生。这意味着,全国仅有16所外国语中学每年可向高校输送外语类保送生,而山东仅有济南外国语学校,青岛没有此类高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岛地区每年保送生人数的减少。
对青岛保送人数变化影响更大的,还是保送政策中对奥赛获奖学生门槛的不断“抬高”。 2010年之前的保送政策中,奥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和省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均能直接保送进名校。从2010年开始,省赛一等奖不再具备保送资格,仅保留国赛获奖学生保送资格。到了2014年,政策进一步缩紧至获得国赛一等奖且进入国家集训队的考生,才能获得保送资格。而每年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奥赛集训队的成员加起来不超过300人。与此同时,录取奥赛保送生的高校,也由原来的985高校扎堆,慢慢精简至现在的仅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
2014年同时被取消保送资格的,还有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明天小小科学家”等活动获奖者,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者等。此外,从2020年开始,省级优秀学生也不再具备保送资格。
截至今年,山东省仅有四类学生具备保送资格,分别为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济南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
新高考时代强基计划来袭
2020年,作为新高考大背景下,高校人才选拔培养的一项重大变革,强基计划横空出世,与之相对应的,自主招生退出历史舞台。与自主招生不同,无论是选拔定位、招生专业、报考条件,还是考核方式、录取方式及培养模式,强基计划都进行了系统性重塑。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为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学生进入大学后,采用单独编班、本科导师制、小班化集中培养、探索建立本硕博培养等方式培养。
去年强基元年,36所试点高校12个学科强基计划共计划招生6090人,仅在报名阶段,清华和北大的报名人数均超过5万人,36所高校总报名人数突破130万。但因为入围线“门槛”较高、招生专业集中在基础学科、学制较长等原因,在最终的录取中,强基计划并未像社会预期的那般“火爆”。最终清华大学录取939人,占到了当年所有招生总数的近四分之一。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去年录取842人,占到了2020级新生的近五分之一。除了清华最终录取人数超过计划数外,北大、国科大、西交大、北师大、南大等均未能完成招生计划。
坚持高标准强基计划“门槛不低”
从去年数据来看,36所高校划定的强基校测入围线,与各校最终在各省的统招录取线相当接近,这意味着,强基绝不是公众之前理解的进入名校的“捷径”。以清华大学为例,2020年强基山东入围线理科为686分,而当年清华在山东的录取最低分为689分(不含定向专业);北大2020年山东省强基入围线为理科678分,当年在山东省统招录取最低分是687分;北航入围线最低的是化学645分,而最高的达到了679分,当年的统招录取线为671分。从这几组数据能够看出,各校划定的强基入围线与最终统考录取线相差无几,部分专业甚至入围线高于统招录取线。
而在一周前,36所高校公布的2021年强基计划入围线来看,各校延续了去年的“高标准”,划定的入围线对应考生位次基本与去年持平。记者从青岛二中、即墨实验高中等高中了解到,为了对接强基计划,前期各校都针对有意向报名强基计划的高三生进行了专门的训练。以青岛二中为例,今年高考结束后,学校数学、物理等名师为全校报名强基计划的学生,进行了为期10天的强基笔试、面试公益培训。
青岛学子升名校有望迎来“新路径”
从去年数据来看,2020年清华大学强基在山东省内计划招收28人,北大计划招收29人,最终两校通过强基在山东录取37人,其中包括了通过奥赛破格进入强基计划校测但不占招生计划数的人数。而最终清华北大在青岛录取的48名学生中,通过强基录取(含保送)的共有13人。而通过记者前期采访,今年岛城各高中报名强基计划的人数远超去年,这意味着,今年青岛学子通过强基进入名校机会有望超过去年。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王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