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最优“青岛策”:聚才留才用才

2020-12-17 08:04    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薛华飞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处于转型发展、全面攻坚关键阶段的青岛,从未像今天这般求贤若渴。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创业城市的十条意见》,打出了建设创业城市的鲜明旗帜。

建设创业城市,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近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审议了《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实施“青岛菁英工程”的意见》《青岛市“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青岛市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青岛市外语人才、外事人才、外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六个文件均为顺应创业城市建设而配套制定的人才政策,只为了一个目的:集聚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为了人才引育留用一次出台六个文件,这在青岛招才引智史上尚无先例。这充分体现了青岛人才强市、创业强市的雄心和信心。

按照相关程序,这六个文件将通过《青岛日报》及观海新闻客户端等面向社会公开,从现在起至12月23日征集公众意见建议,之后将根据广大市民群众及读者、网友反馈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以补充完善。

建设创业城市,一系列“大动作”加速人才集聚

今年以来,青岛以开阔的视野、求贤若渴的心态和各类高端创新创业载体、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感召着全球创新创业人才融入青岛、创意青岛、圆梦青岛。

一条条引才政策、一场场求贤盛会、一项项留才举措……一系列“大动作”之下,青岛展现了“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的诚意和决心,青岛的人才工作也逐渐得到了认可。11月27日举办的2020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典礼上,青岛市荣获“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一同上榜的还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苏州等城市。

一组数字足以佐证青岛获得的认可实至名归。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全市人才总量稳步提升,人才结构持续优化,今年1-11月,全市共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4.14万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30万人,同比增长10.6%。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达到49.34%,预计年底将突破50%,超出历史最高水平2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在青院士及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1037人,全省占比达到三分之一。累计引进高端外籍人才5139人次,全省占比46.6%。

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汇聚而成的是建设创业之城的磅礴力量。除了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青岛还成功入选18岁至35岁年轻人心目中的五个美好生活城市榜单,连续9年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人才的招引,需要抓住机遇。受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市场格局加速重构,也加速了人才格局重新洗牌、高端人才全球流动。青岛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拥有“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双节点”价值,对促进各类市场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循环、联通有着独特的枢纽作用。RCEP的正式达成,更是无限放大了青岛的优势。这些资源要素中的重中之重就是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岛要做的就是顺应趋势,创新路数打法,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牢牢把握“双循环”机遇,充分发挥“双节点”价值,以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人才往来流动更加自由化、便利化,吸引和承接海外人才回流和国内人才流入,不断激发和释放青岛的发展活力。

争夺日趋白热化,“六箭齐发”加码人才招引

近年来,国内城市间的“人才争夺战”已经趋于白热化,竞相出台各类优惠政策和创新举措,体制机制改革和流程再造的力度几乎是“没有最大、只有更大”。青岛是一座青春之岛,是一个正在创业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独角兽”。这样的青岛,更需要年轻人才为城市注入创新创业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在人才招引、培育上持续加码、持续用力。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领域广、参与主体多,政治性、政策性强,要真正集聚、留住、用好人才,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更好发挥人才工程牵引作用,全面优化整合人才资源。《关于实施“青岛菁英工程”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将全市分散在9个行业主管部门的10项人才计划整合为支撑产业发展的“产业领军”和服务行业建设的“行业拔尖”2项人才计划,形成以产业领军和行业拔尖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打造“青岛菁英”品牌。到“十四五”末,力争选拔培育300名左右的青岛产业领军人才、900名左右的青岛行业拔尖人才。

真正的人才,需要的不是一套海景房来看海,而是通过创新创业来实现自我价值,这就要求必须有产业支撑。《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就是立足于“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促进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回应产业发展需求,培育集聚一批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高层次人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从而畅通从人才强到科技强、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传导渠道和链条。《若干措施》紧扣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3个重点产业,强化头部企业和领办人激励,加快集聚产业“高精尖缺”人才,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形成产业与人才、技术、资金融合发展的增长曲线,促进产业发展。

要留住人才,“税学医房”等服务保障问题是焦点。《青岛市“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进一步集成人才服务资源,搭建集成、便捷、高效的“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推进“双招双引”项目人才服务定制化、高层次人才服务个性化、人才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化,营造让企业家和人才感到舒服的创新创业环境,从而解除后顾之忧。同样,“落户”问题也是能否留住人才的关键一环。《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坚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人才、人口和劳动力要素合理顺畅有序流动”为导向,明确了五大类落户途径,即人才落户、居住落户、亲属投靠落户、赋权激励落户和稳定就业居住落户。通过本轮户籍制度改革,能够对有学历、有职称、有技能的人才,实现落户有保障。

海外高端人才往往掌握着前沿技术,能够引领产业布局,是助推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我们招才引智,不仅要吸引集聚国内人才,还要放宽视野,面向全球招揽人才。《青岛市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则开拓海内外人才集聚使用新渠道,鼓励支持我市单位在青岛市辖区外设立离岸基地,突破人才使用和项目孵化的地域限制,转变人才使用方式,由“为我所有”变“为我所用”,由“人才到位”为“智力到位”,就地集聚使用人才、促进项目输入、建立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对接海外创新创业资源,涵盖了重点引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外籍以及具有海外背景的中国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等主要内容。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离不开外事、外语、外贸等专业人才。《青岛市外语人才、外事人才、外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创新“三外”人才引进模式、完善“三外”人才培养方式,并推出了建立“三外”人才库等多项措施,对于调动用好存量“三外”人才、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三外”人才、培养储备未来发展需要“三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更好服务青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

引聚贤才兴大业,鼓荡激情创未来。当前,青岛正在加快建设创业城市,就是要通过创业这个主题,把城市发展所需的人、财、物等各类创新创业要素更快、更多、更好地集聚起来,这是青岛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和支撑,更为我们招引人才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营造了更为浓厚的氛围。

青岛要站在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作为城市最大的“富矿”,不断探索推出更开放、更灵活的人才招引和培育机制,让青岛成为人才创新创业、施展抱负、实现价值的“理想城”,成为成全四海不畏风险的智者成长成功的“热带雨林”。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市委书记顶格策划推动!青岛要绘一条世界级的“海上画廊”

2020-12-16    青岛日报

以史鉴今 以文化人 青岛政协文史馆开馆 杨军出席并致辞

2020-12-17    青岛政协

超前谋划培育10个新产业 最高综合奖补支持1亿元

2020-12-17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2020年度“山东海洋创新奖”公布,青岛获奖成果超半数

2020-12-16    青岛日报

青岛的夜,亮了

2020-12-16    青报观象山

青岛早知道|青岛承诺降温不降"热" 这份全市供热监督电话快收藏 青岛6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乘公交地铁

2020-12-17    青岛新闻网

青岛时间|骄傲、澎湃、青春...12个关键词 请回答青岛2020

2020-12-17    青岛新闻网

聚“天下英才”:产业领军、行业拔尖

2020-12-17    青岛日报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