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青春之岛 创业之城 | 院士港已运营10个院士实验室,18个项目产出117种产品

2020-11-14 06:55    青岛日报

以唯恐失之交臂的紧迫感推动开放、创新、改革,开拓以院士港建设为主体的基因改造、平台打造、管道塑造、生态营造、幸福创造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李沧:探索打造“院士创新特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为青岛国际院士港进一步按照省委要求“优化、规范、做实”指明了方向,也为李沧区按照市委要求把青岛国际院士港打造成为青岛科技引领城建设的重要支点、构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重要支撑指明了方向。

李沧将立足青岛在“双循环”中的“双节点”优势,坚持错位竞争、差异定位,以探索打造“院士创新特区”为引领,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扎实推进全面改革创新,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培育提升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

“乘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岛的开放发展大势,以唯恐失之交臂的紧迫感推动开放、创新、改革,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探索打造‘院士创新特区’,融入青岛创业城市建设。”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说,争取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中展现担当作为,面向更大市场空间优化配置资源,推动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

“实验室使用的是和国际上同一标准的设备、人员和方法,是服务院士港入驻院士和园区入驻企业、辐射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重要产业服务平台。”在青岛国际院士港“生命药洲”检测认证中心内,青岛海明光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彭华明介绍着相关情况,这里已建成40多个检测间,可以提供国际一流标准的研发制造、检测认证等专业服务。

生物医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青岛新兴产业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生物医药领域,院士港已启动运营81万平方米的“生命药洲”,建成了对标国际的工艺研发及检测认证实验室,打造集采购、取样、检测、运输为一体的化工及医药供应平台,首批已落地15个企业和项目。

“在生物医药方面,李沧区不是产业基础最好的地方,但我感到了李沧区对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渴望,我们一拍即合,要为共同的事业奋斗。”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璞说,借助院士集聚的优势和生物医药企业广泛的资源,陈璞院士团队围绕小核酸领域的新药研发平台已经全部建成,团队自主研发的纳米多肽转运载体,填补了世界上小核酸药物有效转运载体缺乏的空白。目前,陈璞院士团队正在开发增生性疤痕、皮肤疾病、高脂血症等四个产品管线。

青岛国际院士港研究院作为院士港“9+3+1”生态体系又一个重要板块,目前也已竣工。百万平方米集群性科研和产业化载体在李村河畔拔地而起,致力于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创造创新体系,积极打造以院士实验室、院士研究院、技术中心和大数据中心为核心的集群性科研和产业化载体,使之成为院士团队科学研究的高地和创造创新的根据地。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目前,院士港已建成并逐步启用了300万平方米科研和产业化载体集群,具备了集中布局实验室、研究院、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大数据中心、工业楼宇、人才公寓等综合功能条件。

目前,累计有504名院士实地到访院士港,286名院士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基于项目成熟度、院士合作意愿等因素重点跟进其中108名院士并动态优化结构,外籍占85%以上。

院士成果市场化节奏加快

“把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源应用在化工行业里,这在国内是首次。可以说,在青岛的合作速度跟我以前在澳大利亚一般的研发产业化的时间表相比,最少快了4到5倍。”前不久,国际氢燃料催化剂研究专家、驻青岛国际院士港华裔院士、澳大利亚技术与工程院院士甄崇礼带着团队和福建一家企业进行对接,他们研发的氢能废弃燃料电池将用于这家企业的内部发电,可以给对方降低成本20%以上。甄崇礼从去年10月带着7个项目签约院士港,到今年4月第一个电堆产品下线,在院士港和院士团队的努力下,只用了半年多时间。

正是得益于青岛国际院士港为入驻科研人员提供的综合政策支持和完整配套服务,院士和他们的团队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和项目产业化中。这种扑下身子做“店小二”的态度,让更多院士团队愿意选择青岛、选择李沧。

比如说,在距离何满潮院士NPR钢专利产品项目正式投产不到两周的时候,虽然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但受制于电力保障,院士项目的工作人员还在担心厂区供电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得知这个情况后,李沧区委主要领导立即现场办公,成立工作专班,现场组建指挥部实时督战,要求落实到人、落实到时间节点、落实到具体操作办法,保证项目尽快投产运营。现场会后,院士港综管办立即协调电力等部门处理,到第一条生产线启用前,电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截至目前,院士港已建成运营10个规范性院士实验室,有18个院士项目产出117种产品,获授权专利827项。何满潮院士的NPR钢新材料获评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金奖,基于其抗磁化、耐腐蚀、高强度、高韧性特性,加快在地铁、高铁、桥梁、隧道、舰船制造上的技术试验和推广应用。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实验室、氢能与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被纳入山东省“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第一批)。陈璞院士团队研发的治疗新冠肺炎的小核酸新药在昆明P3实验室真病毒试验中表现出明显抑制效果。

突出聚焦主导产业培育

李沧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特色化,按照“科技创新实体化、市场要素股份化、网络信息赋能化、链群融合一体化”的路径,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链,提高创新质量和效益。

除了生物医药,在智慧新能源交通领域,与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共建“同清吉湖协同创新中心”,加快膜电极、电堆、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和合作模式输出;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共建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尖端技术产业研究院。在数字经济领域,启动运营13万平方米的数字经济园区一期、二期,引入亚马逊AWS、微软加速器、ARM安创加速器等国际顶尖平台,2019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05亿元;获评省级示范数字经济园区(试点),目前正在加快建设59万平方米的三期。在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领域,成立院士智慧建造产业协会,集合了50余家知名企业和院士团队;启动实施了智慧装配式标杆示范项目(重庆路学校)。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缺一不可。院士港的创新效应还汇聚起多层次投融资浪潮。全省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全国第18家“个人系”公募基金——“兴华基金”落户院士港,成为首届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举办以来青岛新拿下的四个金融牌照之一,对于丰富和完善全省全市金融门类、提升和拓展财富管理层级、吸引和凝聚更多金融人才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发挥公司总经理张磊当选为青岛财富管理基金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的行业号召力,基于兴华基金的“公募+私募”双牌照优势和专业团队优势,由其牵头打造私募基金公共服务平台,华民投、用友等基金启动投资,构筑“科技+金融”显著优势。

兴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磊说,兴华基金落户青岛国际院士港,可以靠“港”研“港”,依托院士顶级智慧,深度研究持续创造超额收益,有利于兴华基金“慢慢来”,稳中求进,打造成为资产管理行业中的“精品店”。(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在这个关乎山东未来的行动方案中,青岛被“点名”15次!

2020-11-14    青报观象山

听,青岛埋下的这颗“未来种子”正在破土而出……

2020-11-14    青报观象山

青岛早知道|事关青岛人买房!明年起施行 青岛2021年招录公务员公告发布 福州北路可以左转敦化路了

2020-11-14    青岛新闻网

济南发现进口冷冻食品及包装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2020-11-14    济南市卫健委

一图读懂|今天上午10时,注意听辨这个声音…

2020-11-14    青岛新闻网

雨雨雨+大风+降温!冷空气马上来!青岛下周天气…

2020-11-14    青岛大众网

重要!事关青岛人买房!明年起施行

2020-11-13    青岛日报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成就之四 以资本之水激荡城市发展“大江大河”

2020-11-14    青岛新闻网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