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白海参你见过吗?有望从16万元降到300元一斤!已在青岛实现规模化养殖

2020-09-04 07:05    青岛晚报

在2011年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海参文化节上,一斤白海参曾拍卖出16万元的“天价”。如今,白海参等“贵族”海鲜有望进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金乌贼、圆斑星鲽等濒临绝迹的海鲜老品种,也重新回归市民的餐桌。这几种水产品都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珍稀海洋生物繁殖与保护团队负责人、科学家陈四清,带领科研人员攻关的成果。从“贵族”变成平民,从濒危到规模化养殖,科学家们改变了水产品的命运,也丰富了市民的餐桌。

白海参又名白玉参,是刺参的一种纯色品系。

探访:白海参住“别墅”练“杂技”

长期辗转于福建宁德、江苏宿迁、省内青烟威等地,扎根科研和生产一线30年,致力于“三农”发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珍稀海洋生物繁殖与保护团队负责人、科学家陈四清,不断实现水产品科研攻关突破,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极为稀有的白海参是刺参的一种纯色品系,在自然界中十分罕见。记者日前随陈四清探访发现,经过又一轮的繁殖期,约20万头“贵族”白海参已经在青岛形成了规模化养殖。

日前,记者随陈四清来到位于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青山社区的一家水产养殖公司,这里有青岛唯一一处规模化养殖白海参的上千平方米厂房。每年的繁殖关键期,陈四清都会在这里住将近两个月,一年也会来将近十次,指导厂里的技术员提高白海参的生长质量。“这批白海参已经生长了近四年,明后年就长成了,一头重半斤左右。”陈四清从海参池中捞出几头通体白得晶莹剔透的海参介绍说,白海参是具有稳定遗传特征的独立品种,随着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更成熟,成本有所下降,售价有望降到300到500元一斤,逐渐登上市民餐桌。

记者观察发现,每个池子里都有多个海参箱,这些“小别墅”是白海参日夜栖息的家。白海参比普通刺参的行动更缓慢一些,收缩恢复的时间相对较长。它们悠闲地伸展着密密麻麻的管足,在别墅的各个角落踱着步。白海参活动起来挺有趣,独立性较强。有些比较恋家,爬来爬去一直在绕圈子;有些变身杂技运动员,试探着把一部分身体慢慢悬空,尝试跨越到旁边的平台上,抵达新的领地,探索新的世界。如果遇到盐度突变、体内气泡或底质恶化等情况,白海参会感到不舒服,身体就会像突然充气一样鼓鼓的,漂浮在海面上。有时候可以自己复原,回到正常的状态,有时候却变不回去,需要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把它放回到安全的环境中,以免长时间处于危险境地而变质腐烂。

白海参住的海参箱如小别墅一般。

呵护:低温怕光娇贵难养

“之前白海参在附近下海做实验,但是回捕量非常低。我们发现,白海参不适合野生养在大海中,它在自然界是很难生存的,很容易被天敌发现后吃掉,而且当它鼓起身体漂浮的时候,会被海浪冲得很远,甚至消失不见。”陈四清告诉记者,之前发现过一些鱼类喜欢吃海参,比如黑头鱼的肚子剖开之后发现过白海参;海鸟从海里一口叼住白海参,把它扔到岩石上用嘴啄;霸道的螃蟹也会伸出“钳子”,把白海参当做美食。

“娇贵难养的白海参更需要精心呵护。”陈四清介绍说,白海参对外界的刺激更敏感,更怕光,也更怕被天敌发现,需要长期在暗光里生存,处于自然界里的它也是天黑才会小心翼翼地现身,天亮之后迅速躲进岩石缝隙里。普通刺参两三年即可长成,而白海参生长很慢,需要五六年才能长成,积累的活性物质、微量元素更丰富,尤其是硒的含量更高。白海参适宜生长的温度相对更低,通常是处在8℃-18℃的环境中,普通刺参则是10℃-20℃。除了白海参,还有紫色、绿色等稀有海参。这几种稀有颜色都是纯化的,是自由组合色素的结果。就像人的血型不同一样,独特而纯正的颜色不代表怪异或生病。

秘诀:严控水质精配饵料

“每天根据洁净程度换一到两次水,换水时,新的海水源源不断地流进池子,一般下午两点集中喂一次饵料。良好的海水水质和营养的饵料是白海参健康生长的关键。白海参吃的饵料比普通刺参更丰富。”陈四清介绍说,藻粉、海泥、十几种维生素、十几种微量元素、地瓜叶、鱼粉、豆粉等多种成分的科学配比,决定了白海参的生长质量。

“白海参每次的投喂量应该是它体重的10%,这个说起来容易,如果经验不够丰富,就把握不住投喂量。”陈四清告诉记者,如果喂少了,白海参吃不饱就生长缓慢;如果喂多了,过剩的饵料腐败会导致水质浑浊变坏。记者了解到,水质在海参养殖环节应重点把控。

陈四清培育养殖的白海参。

成果:更多品种重获“新生”

自从2015年陈四清率领团队从8亿多头白海参幼体中,繁殖成功了1000多万头小苗,青岛、烟台、荣成等地的白海参养殖就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青岛的小苗都是从荣成运过来的,小苗喝着海水,吃着营养大餐,一天天长大。

2005年以前,青岛以北海域的金乌贼绝迹多年。陈四清带领团队开展头足类繁育与增殖养殖研究,先后攻克了野生金乌贼采集、运输、驯化养殖、人工越冬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全人工规模化繁育,为青岛金乌贼增殖放流公益事业作出贡献。

圆斑星鲽资源稀少,水产界学者公认2008年以后已经采集不到野生鱼种了,驯养的鱼种也老化接近死亡,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陈四清于2000年开始攻关繁育,于2012年完成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指导建立了省级圆斑星鲽原种场,2018年,渔民终于可以在沿海捕到圆斑星鲽鱼了。

背后:忍受病痛坚持攻关

陈四清长年奔波于国内多地的水产养殖企业,送服务、送技术,遇到攻关难题,有时一住就是一两个月。在一些水产品的冬季繁殖期,冰冷的海水中,吃苦耐劳的他不顾手脚上的冻疮,连续几小时弯腰研究。有时他会累到胃病发作,甚至胃出血,也依然在研究基地打吊瓶,熬中药吃,坚持攻关。

从事水产科学研究30年,陈四清带领团队开展了头足类和鱼类等17个品种的研究和生产,建立了海蜇、金乌贼等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累计创造产值过百亿元。支持建设多个国家和省级原良种场,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水产养殖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张译心/文 徐常青/图)

短评

匠心精神助力“三农”

陈四清率领团队于2015年攻关白海参规模化繁育,培育出1000多万头白海参苗种,使稀有的白海参渐渐走入老百姓的视线。30年如一日扎根科研和生产一线的他,以企业为家、渔村为点、产业为面,是我国致力于“三农”发展的优秀科学家代表。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攻坚克难的匠心精神,让白海参等稀有品种不再高不可攀,重新回归老百姓的餐桌。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人民日报访王清宪 以改革开放创新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2020-09-04    人民日报

《新闻联播》王清宪:用高水平开放服务双循环格局

2020-09-04    央视网

王清宪接受新华社采访:保市场主体、促创新发展、迎“四海宾客”

2020-09-04    新华社

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海军第三十六批护航编队青岛起航

2020-09-04    青岛日报

房贷被动转为LPR 五大行:年底前还可改回固定利率

2020-09-04    青岛新闻网房产

青岛时间|虾虎30/斤、八带40/斤…开海季海鲜纷纷登场 你尝鲜了吗?

2020-09-04    青岛新闻网

2020年9月3日0时至24时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2020-09-04    健康山东

青岛首次启动部门评价 加快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2020-09-04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