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今日出伏!迎来“最凶险的29天”!记住这些,全家健康少风险!

2020-08-25 08:24    央广网健康

今天出伏啦!掐指一算,“40天超长版”三伏天这就过去了,开不开心,惊不惊喜?说实话,还挺怀念夏天的,是不是?不过8月25日(出伏)到9月22日(秋分),这29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

为什么是“最凶险的29天”

老人们常说,“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在这段时间,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是大趋势。温差逐渐拉大会带来什么后果?血压波动,心血管疾病爆发!

不少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也有人认为,冬天寒冷刺激更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其实,夏秋交替的时间才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

心血管医生介绍,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中风、心梗、甚至猝死了。

记住这5点,健康少风险

吃得“润一点”

出伏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向秋季过渡,气侯日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因此要吃得“润”一点!

10种滋阴润燥的食物

1.冬瓜

2.萝卜

3.藕

4.洋葱

5.海带

6.蘑菇

7.木耳

8.芹菜

9.香蕉

10.苹果

上面这10种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揉得“勤一点”

早晚温差大,会导致人体血压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

专家介绍,当人血压升高时,只要去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专家提醒,从出伏后到秋分用这个方法,对于阶段性的、季节性血压问题是很好的。

喝得“多一点”

这个阶段,稳定血压除了按揉穴位外,还可以多喝点“药茶”。下面2款药茶,可以说是理气润燥、平稳血压的神器!

荷叶茶——降压降脂

荷叶味苦,性平,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荷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因此,这个时间多喝一些荷叶茶,可以降血压、清血脂,将心血管意外风险降到最低。

每天取干荷叶9克或鲜荷叶30克左右,煎汤代茶饮,如果再放点山楂、决明子同饮,能更好地降脂、降压。

银夏茶——清火润燥

银夏茶由金银花和夏枯草组成,取金银花9克、夏枯草30克,沸水冲泡半小时,待温凉后可当茶水饮用。

金银花又名忍冬,是清热解毒、稳定血压的良药。而夏枯草有清热去肝火之功效,对于燥热引起的不适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睡得“早一点”

出伏后人容易感到疲乏,这就是所谓的“秋乏”。这是因为,经过“昼长夜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另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穿得“暖一点”

人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其实这句话是针对小孩子的,而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得多,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很多!

不过,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部位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3个方法打好祛湿保卫战

出了伏天,湿气依然很重,湿气阻滞在脾胃中,容易伤身。同时,出伏后天气渐凉,也是“秋燥”的开始,很多人此时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干咳无痰。

一边“湿”一边“燥”,让我们的健康“腹背受敌”,稍有不慎,身体就会出现问题。

茯苓“出伏贴”

备茯苓粉10克,用温水调成糊状敷在肚脐上,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一般12小时换1次,连续敷4次就可以了。

茯苓不但有很好的消肿、排湿气的作用,还能健脾胃。把茯苓粉做成“出伏贴”有利于发挥茯苓利水渗湿的作用,助你排出湿气。

另外,如果没有时间,可以用茯苓泡水当茶喝,也会有一定效果。

藿香“泡脚液”

还可以用藿香煎水后来泡脚,这个方法是祛除湿气,消解暑热的好方法。

取30~50克藿香放入2升水中,用大火煎煮40分钟左右,再用小火煎熬直到药液剩下1升,取出汁液再加水2升煎至1升。将两份药汁放在盆中,浸泡双足,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在浸洗过程同时进行足部按摩。

藿香有解表、祛除身体湿气,振奋脾胃的作用。每天泡脚,有助于祛除湿气,促进睡眠。

穴位祛湿:阴陵泉穴

湿气通于脾,祛湿要从健脾补脾入手。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是祛湿要穴。

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正坐或仰卧,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胀为适度,能帮助赶走体内湿气。

避开秋季养生滋补的误区

不能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不能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不能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不能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不能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不能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证,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这个超级风口,青岛绝不能错过!

2020-08-25    青报观象山

【七夕情话】我们采访了12对夫妻 试图勾勒“爱的样子”

2020-08-25    青岛新闻网

青岛日报刊发海纳川署名文章:何谓“青春之岛”?

2020-08-25    青岛日报

清华29人!北大19人!清北在青录取48人!创历史新高

2020-08-25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行业观察】这一大会永久落户 彰显青岛民营经济“底气”

2020-08-25    青岛新闻网

H5|七夕节单身汪逆袭指南

2020-08-25    青岛新闻网

2020年8月24日0时至24时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2020-08-25    健康山东

这两条铁路即将建成通车 青岛西站4小时直达上海、南京

2020-08-25    青岛西海岸发布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