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海湾集团全球直播首秀,8月18日震撼上线

2020-08-17 13:49    青岛新闻网

百亿级制造企业、现代化智能工厂、世界领先生产装备,

8月18日14:00,海湾集团震撼上线,

携旗下海湾化学、海湾精细化工、青岛碱业等企业,

重磅推出全球直播首秀,

用高端、生态、智能、安全,

彰显现代化工领军企业风采。

这也是青岛市工信局与青岛新闻网“品牌之都工匠之城”

直播进企业系列活动首次走进大型化工企业。

直播将通过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的方式,

展现“青岛制造”品牌的别样魅力!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直播预约,

共同见证加速迈向国际一流的新海湾!

WechatIMG3803.jpeg

直播概要:

1.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

2.青岛海湾液体化工港务有限公司

3.青岛海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4.青岛碱业发展有限公司

5.青岛海湾索尔维化工有限公司

>>>>

海湾集团“二次创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2010年,涉及氯碱、聚氯乙烯、偏硅酸钠、染料、化工中间体、纯碱等产业的老牌化工企业——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海湾集团),抓住山东省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青岛市实施蓝色跨越发展战略、推进老城区企业环保搬迁改造的契机,启动企业搬迁改造与转型升级相结合的“二次创业”。

10年来,海湾集团践行科学发展理念,完成新旧动能转换,成功打造了一个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新海湾”:营业收入由2010年的55.4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19亿元,跃居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462位、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第121位。

“四化”引领重构发展曲线

“在全国石化行业中,海湾集团是为数不多的抓住搬迁机遇、实现转型升级的国有企业。”2019年年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调研海湾集团时有感而发。

2010年启动的搬迁改造,既是海湾集团难得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海湾集团科学研判行业发展趋势,以“技术国际化、装备大型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现代化”的“四化”理念作为搬迁改造的指导原则,实施“规划建设一体化、安全环保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仓储物流一体化、智能管理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战略,在黄岛董家口和平度新河建设南、北两大产业园区:董家口(南)建设石化深加工产业园区和液体化工品仓储物流园区、新河(北)建设化工原料及精细化工产业中心,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重构了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

在具体工艺路线设计与装备选择上,海湾集团确立了“20年不落后”的目标定位,坚决淘汰电石法聚氯乙烯、80万吨/年纯碱等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与产能,先后引进英国英力士、日本氯工程、德国TGE、美国德希尼布石伟、意大利KT、美国贝吉尔等一批国际领先的工艺技术与装备,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的迭代就是践行“四化”理念的一个标杆。作为海湾集团的主导产品,搬迁改造前聚氯乙烯生产主要采用电石法工艺,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然而当时国际上已涌现出一批新的工艺技术。当海湾集团决定引入乙烯法新工艺时,业界褒贬不一,许多人持质疑态度。  

事实证明了海湾集团决策的前瞻性。国务院2016年11月24日发布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禁止新建采用含汞工艺的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项目,到2020年聚氯乙烯行业每单位产品用汞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减少50%”。

2017年8月16日,全球范围内控制和减少汞排放的国际公约《水俣公约》正式生效,无疑对聚氯乙烯电石法生产工艺形成了巨大的倒逼压力,更加环保的乙烯法工艺成为行业风向标。

海湾集团董家口产业园区的VCM/SPVC二期项目将于今年8月底投料试车,预计年底实现满负荷运行。该项目达产后,海湾集团乙烯法聚氯乙烯产能将跃居国内第1位。

历经近10年的倾力打造,海湾集团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一期项目达产后,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至0.48吨标煤,不到搬迁前的1/4,完全符合国家清洁生产标准;员工数量从搬迁前的近万人精简至3000多人,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近10倍。

海湾集团搬迁改造成功的启示在于:搬迁不是简单的位移,也不是单纯的复制,而是站到世界化工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蜕变。

绿色发展打造“美丽化工”

“一个优秀的企业要给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而一个伟大的企业还要竭尽全力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安全、和谐、美好。”海湾集团董事长李明表示,海湾集团要做百年企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之路,打造“美丽化工”。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是检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首要前提。在海湾集团,达标排放不是目的,废物资源化才是最终追求。

海湾集团在搬迁设计中便注入“废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的绿色发展、清洁生产理念,通过实施一系列技术改造项目,将原材料及废弃物“吃干榨尽”,富余能量全部转换再利用,有效解决了废水、废渣的排放问题,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海湾化学技术部部长张清亮介绍说:“海湾化学‘绿色化工园区’建设注重过程的安全、环保和节能控制,资源可再生及循环利用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废水、废气、废渣处理和循环利用设备,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及“三废”排放,全部实现清洁生产;将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热并入管网充分利用,以及应用循环水气化低温乙烯工艺,降低蒸汽消耗,每年可节约用热量20多万吨,降低生产成本2500多万元,水资源回收再利用每年可节约资金逾720万元。”

同样,新河产业园区的海湾精细化工、青岛碱业等企业以“绿色发展”为主导,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同行业的样板。

“我们采用的都是国内外最先进的环保设施。”海湾精细化工总经理陈安源说:“海湾精细化工引进国际先进的环保设备及技术,对‘三废’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各项环保设施总投资达8亿元。”膜装置与MVR装置的优化组合,使得海湾精细化工形成了一条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污水通过膜装置处理后产生的淡水用于装置回用,污水则进入MVR装置蒸发再回用。

海湾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李明(前一)在董家口产业园区海湾化学VCM装置区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2018年1月1日,面对环境保护税的正式开征,海湾精细化工显得从容不迫。

早在2016年底,环境保护税法尚在酝酿阶段,海湾精细化工就已开始细化“零排放”的具体措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后,单纯处理1吨固废要比原来增加1000多元成本,海湾精细化工通过对固废进行再处理并循环利用,不仅不用增加固废处理成本,还给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以海湾精细化工年产1万吨吡唑酮项目为例,通过对含氮废水进行蒸馏,再利用蒸馏出的氨水对热电厂的烟气进行脱硫,产生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混合液,再将该混合液作为还原液用来生产吡唑酮,可谓一举三得:一是解决了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的处置问题,节约了大量处置费用;二是降低了还原液购买成本,每吨可节约1000多元;三是解决了吡唑酮生产废水处置难题。该项目每年可节约原料成本及处置费用5000多万元,相当于一个中小企业的年产值。

因为在环保方面的突出表现,海湾精细化工“2000吨/日高盐、高COD膜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为“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重点行业节水示范)”,获得240万元专项奖励。

青岛碱业硫酸钾联产氯化钙小苏打项目可谓循环经济的又一经典案例。生产硫酸钾的同时副产盐酸,盐酸可用于生产氯化钙,氯化钙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恰好是生产小苏打的原料……整个生产链条成了典型的循环经济项目,真正实现了绿色、循环的“零排放”,填补了行业空白。该项目获批了国家发明专利,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清洁生产应用示范项目”,获得850万元专项奖励。

2017年,海湾化学获评全国石化行业“绿色工厂”,全国氯碱企业仅有2家获此殊荣;2019年,海湾精细化工也获评全国石化行业“绿色工厂”,成为染料业的标杆企业。

创新驱动剑指产业高端

近年来,海湾集团通过整合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系、引进创新人才,持续打造企业的创新驱动力。可以说,创新驱动已上升为海湾集团的第一发展战略。

在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海湾集团以旗下各企业技术分中心为抓手,倾力打造两个园区的中试基地。同时,加快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技产业研究院、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

2019年8月,海湾科技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通过吸收借鉴国内外一流化工研发机构的先进经验,形成了聚苯乙烯新材料研发中心、先进硅材料研发中心、改性新材料研发中心、精细化工研发中心和博士后创新基地的“四中心一基地”科研布局,搭建起科技创新的基础框架,强化了平台支撑作用。

海湾集团相继引进化工类博士后2名、博士4名、硕士10名,获批设立“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有了高端人才支撑,海湾集团针对石化深加工、高端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等领域,组织开展环氧氯丙烷、ABS、环氧树脂和聚苯乙烯等项目的专项调研和市场分析,为进一步围绕产业链延伸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整合与共享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创新资源,推动产品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海湾集团先后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合作,打造开放型、高层次、多元化研发平台。

在引进中消化、在消化中吸收、在吸收中创新,海湾集团已经探索出一条内涵式创新发展的道路。

新河产业园区年产1万吨分散染料项目引进WSA湿法制硫酸技术,配套废酸浓缩和裂解循环经济设施,实现废硫酸和废硝酸循环再生利用

新河产业园区堪称海湾集团“自主创新”的示范园。硫酸钾联产氯化钙小苏打循环经济项目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清洁生产应用示范项目”,并入选“2018年山东省循环经济十大创新科技成果”;“一种苯胺黑循环生产工艺”项目获得青岛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综合处理高氨氮废水制取硫酸铵”项目获评“2018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重点支撑技术”;“双桃”牌苯胺黑染料被评定为“青岛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等等。

面对客户对聚氯乙烯产品纯度的高要求,海湾集团通过与国际一流企业对标,借鉴同行业先进经验,采用相关专利技术,积极调整配方、改进工艺,聚氯乙烯产品的纯度由99.98%提高到99.99%,赶超国际知名同行企业,一举打开了高端市场。

据海湾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英民介绍,搬迁以来,海湾集团持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关键性技改项目上百项、调整性技改项目近500项;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121项,其中发明专利44项、实用型专利76项、外观专利1项;参与制定了59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其中国家标准30项、行业标准29项;先后获得“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中国化工施工企业优质工程奖”等国家级科技奖16项及省市级科技奖18项。2019年,海湾集团共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及青岛市等各类政府奖励资金6100万元。

数据赋能建设“智慧企业”

随着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智慧企业”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标配。

作为老牌国有企业,海湾集团始终秉持“传统企业不传统发展”的原则,紧跟时代潮流,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旗下多个企业搬迁前就曾获评青岛市“两化融合”示范单位。

搬迁伊始,海湾集团就秉持“四化”理念,确立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信息化建设架构。通过设置中央控制室,采用DCS系统、SIS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系统、消防报警系统以及PIMS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监控和集中存储,提升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引进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搭建快速、高效的质量检测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建设智能化立体仓库、自动化包装线以及开发智能巡检系统等,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实现高效的集约化管理。

2017年起,海湾集团以开发部署SAP ERP系统为龙头,自上而下搭建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管控体系,实现了ERP系统与DCS系统、SIS系统、LIMS化验数据系统、OA办公系统、智能巡检系统、实时数据库系统等系统的互联互通,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内部各系统间的“信息孤岛”问题;通过对生产经营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分析、筛选、挖掘,实现企业内部数据的实时共享,成为各级管理层高效决策的“智慧大脑”。

数据的实时共享,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控制流的高度统一:生产活动可以直接产生财务数据,而资金流又可以监控物流,为企业决策层随时掌握企业运营质量、科学指导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科学精准的依据。

“随着SAP系统的深度应用,今后我们将会站在客户的立场、以客户的视角看待生产经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增值的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杜绝供需链每一个环节的浪费和无效劳动,向数据要效益。”新河产业园区一名企业负责人介绍说。

着眼于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慧企业”建设,海湾集团下一步将不断完善生产控制系统,强化基于实时数据库的大数据技术开发应用,对生产装置进行数据建模,科学指导决策,优化生产流程;通过实施智能化立体仓库项目和建设智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并与ERP系统集成,实现进销存高效协同;通过完善以ERP为核心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拓展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等;通过建立园区生产、安全、运营综合管理平台,实施园区环境、设备、工艺、安全、人员行为及业务操作等信息智能分析,实现可视化的主动管控。

互联网开放、共享和协同的特征正在带来制造业的深刻变革。随着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依托数据赋能,海湾集团将加快推进“智慧企业”建设,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胶东经济圈媒体联盟成立,青烟威潍日五市日报社激情携手共谱新华章

2020-08-17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消费城市格局生变,重庆晋级,广州滑落,青岛跃迁的机会在这里…

2020-08-17    青报观象山

山东、湖北、山西、西安……600多家景区免费或打折!

2020-08-17    大众日报

年底前,潍莱高铁通车!青岛加速构建铁路枢纽城市

2020-08-17    青岛日报

沿黄河九省(区)和胶东经济圈网媒联盟在青成立

2020-08-17    青岛新闻网

青岛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今天下午到19日,最高温35℃,局部超37℃

2020-08-17    青岛气象

聚焦全球财富管理趋势 青岛·中国财富论坛8月22日开幕

2020-08-17    青岛新闻网

【预热】2020中国医师节我想对您说......

2020-08-17    青岛新闻网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