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观象山 | 穿透2万亿

2020-07-18 05:40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7月是密集出台各种半年报的季节,疫情之下,2020年的各种“半年报”尤为引人关注。

15日,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发布了青岛金融业“半年报”。穿透干巴巴的数字,去探究疫情之下青岛半年来金融运行轨迹,用资本力量为下半年经济谋篇布局做好铺垫应该是这份半年报最大价值所在。

这是一份可圈可点的“半年报”,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的多项金融数据令人眼前一亮:截止六月末,青岛成为全省首个贷款和存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的城市;上半年贷款持续高位投放,除2月份外,其他五个月的月度贷款新增量均在300亿元以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半年之内新增额均超过千亿,为扩大消费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资金储备……

今年以来,青岛这座风口上的城市危中寻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城市经济活力不断恢复,这些在金融业半年报中都可以寻找到到最真切诠释。

各种金融数据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存贷款规模所反映的,更是一座城市对于资金的吸附能力,只有源源不断地对实体经济“供血”,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才会得到强力支撑。

上半年,青岛金融业划出一条不断昂扬向上的曲线,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款首次双双超过千亿,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首次突破2万亿,6月末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

透过半年报,青岛以资本的力量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身影日渐清晰,亮眼数字的背后,是金融活水不断澎湃聚集,产业活力被空前激发,新动能、新产业被源源不断地输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2万亿真金白银“贷”动经济发展

根据半年报,截止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0314亿元,同比增长15.5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91个百分点,为2014年以来最高点。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在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晓曙看来,今年以来,贷款的高位投放有效改善了市场经济主体的资金条件,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持续高质量发展创造出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也恰好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相吻合,印证了全市企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经济企稳态势明显,总体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上半年,全市新增贷款为2104亿元,同比多增660亿元。

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缘于企业贷款旺盛需求的支撑。也正因如此,2104亿元新增贷款主要流向了企事业单位,助力稳企业保就业。上半年全市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1660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79%,比去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

疫情之下,贷款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相比于中长期贷款,以流动性贷款为主的短期贷款代表着企业经营的活跃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加密切,刺激效果也更显著。

为缓解企业复工复产期间的短期资金周转问题,岛城银行机构加大了流动性贷款的投放力度。上半年全市企事业单位短期贷款新增934亿元,是去年同期增量的4.8倍。

基础设施建设历来是贷款的一个重要流向。今年年初,青岛发布了《2020年全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分领域提出2020年重点推进的总投资3521亿元的14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需求,上半年全市企事业单位新增中长期贷款56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59%。

三个关键词串起三大亮点

细读半年报,三个关键词串起三大亮点。

存贷比。所谓存贷比,即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反映贷款资金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存贷比高意味着更多的资金留在当地,用在当地。    

自去年以来,存贷比高位运行就成为岛城金融业的一大特色。上半年,我市贷款余额为20314亿元,存款余额为20317亿元,存贷比近100%。

存贷比高位运行,是银行机构对岛城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最大认同,另一方面,说明青岛市资金利用率高,金融生态环境良好。

制造业贷款。制造业的低迷一度让资本“敬而远之”,市场不景气也使得企业投资意愿降低,贷款需求不足。可今年以来,眼光敏锐的青岛举全市之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很多企业、平台慕名而来洽谈合作事宜,资本加持制造业的趋势也更加突出,上半年新增贷款中,156亿元流向了制造业,扭转了去年以来的制造业贷款下降趋势。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156亿元中,为制造业企业发放的信用贷款达123亿元,占制造业贷款增量的79%。

普惠金融。疫情之下,受冲击最大的就是中小微企业,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某种意义上就是保中小微企业。今年以来,在普惠金融的大旗下,经过相关部门的力促,越来越多的岛城银行机构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探索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破题之术”,包括创新推出多款针对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降低企业准入门槛,有效拓展融资服务的覆盖面等。

上半年,全市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新增189亿元,同比多增65亿元,贷款余额则同比增长三成多,是各项贷款增速的2倍多。

2万亿存款意味着什么

根据半年报,截止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0317亿元,同比增长15.48%,比去年同期提高6.08个百分点,这也是我市存款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

上半年我市存款共新增2440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与企业存款各占据半壁江山。

上半年居民储蓄存款新增1003亿元,余额达到7880亿元。如果按照2019年末全市总常住人口949.98万计算,岛城市民人均存款约为8.29万元。

居民储蓄存款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最为根本的资金来源,其平稳增长是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持续运转的重要基础。今年上半年居民存款意愿上升,缘于对收入增长保持乐观预期,符合经济基本面逐步向好的表现,此外疫情导致居民消费心理发生较大改变,储蓄意愿有所增强。

在存款中,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存款,上半年全市企业存款新增1098亿元,这意味着随着贷款的高位投放以及直接融资渠道的改善,市场经济主体的资金状况不断改善。

企业存款快速攀升,反映企业资金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理论上说,金融能够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贷款的高位投放、直接融资的扩张等能够顺利到达企业手中,有效转化为企业存款。上半年企业存款新增千亿元以上,说明企业恢复生产、扩大投资的资金储备相对充裕。

2万亿与资本之城

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 2万亿,虽然意味着我市金融业无论规模还是质量都迈向了一个新台阶,但对于致力打造世界创投风投中心,建设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青岛而言,2万亿所呈现的资本力量还远远不够。

以省内而言,青岛的资本优势与其他城市的差距正日渐缩小已是不争的事实。

仅以济南为例,今年上半年,济南市的存款余额为20835.2亿元,同比增长8.7%,余额超过青岛518亿元,增速落后于青岛6.7个百分点;济南市的贷款余额为19922.1亿元,同比增长10.3%,青岛贷款余额仅超出济南392亿元,增速超出5.2个百分点。

放眼全国,多个城市的存贷款余额早在几年前就已跨越2万亿门槛。除了一线城市外,2019年杭州贷款余额就超过4万亿,直逼一线城市。副省级城市中,成都、南京、武汉贷款余额超过3万亿,西安、宁波贷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供血”能力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观察一些近些年来发展较快的城市可以发现,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发展。2019年,杭州、成都、郑州、苏州、宁波的存贷款总量分别为8.6万亿、7.4万亿,4.9万亿、6.5万亿、4.3万亿元,与GDP的比值分别为5.7、4.3、4.2、3.4、3.6;相比之下,2019年青岛的存贷款总量为3.8万亿元,与GDP的比值仅有3.1。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意味着青岛信贷规模与经济发展还没有完全匹配,以资本的力量推动城市发展,青岛还需再添一把火。”刘晓曙说。

对于孜孜以求于以资本之水激荡城市发展的青岛而言,跨越2万亿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作者|莞棋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青岛市政府发布人事任命名单,涉及公交和交运集团

2020-07-18    青岛时政

青岛的酒友们,登州路啤酒街开街啦!一起哈啤!

2020-07-18    青岛电视台今日

湖北血库告急,青岛呼吁爱心市民献血支援抗洪一线

2020-07-18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95:91拿下北控,青岛国信双星进前八

2020-07-18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85后女商人回乡经营民宿:大泽山有一片“世外萄源”

2020-07-18    青岛新闻网

地铁8号线北段已具备行车条件!记者带你先睹为快!

2020-07-18    青岛电视台今日

优化营商环境,青岛90%涉税事项“最多跑一次”

2020-07-18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就业创业可享免费住宿!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年驿站正式启动

2020-07-18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