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暖医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刘妈妈”:把每个患儿当做是自己孩子

2020-06-09 07:45    青岛新闻网健康

双手涂上酒精消毒液、动作轻柔地打开暖箱、轻轻拿起听诊器小心放在患儿的身体上,这是刘秀香每天重复无数次的动作,这里是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这里80%的孩子是早产儿。如果说亲生母亲是让早产儿顺利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那么刘秀香和同事就是让早产儿顺利活下来的人。

刘秀香在NICU病房查看早产患儿

早产儿,胎龄小、体重轻、身体脏器发育不成熟……在治疗和护理上需要付出双倍的细心和耐心,也因如此,这里是青岛市妇儿医院NICU主任刘秀香一天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只有在病房里,心里才踏实”。

有人曾形容ICU是一个24小时灯火通明的科室,NICU也不例外,病房里的小患儿们24小时会有医生护士照护,突发的抢救屡见不鲜。上个星期有天晚上八点,一位因重度窒息而导致大脑缺氧的患儿被送到NICU,刚下班回家的刘秀香接到同事电话后,立即赶来病房,直到午夜12点多患儿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刘秀香才放心回家。

疫情期间,作为NICU主任的刘秀香来说,责任更为重大了,“疫情最严重那段时间,我连续好几周一直在科室和病房,面对疫情,我必须带领整个科室做好层层防护,以确保这些小患儿们的安全。”

医学院读书时,在刘秀香的想法里,孩子的世界单纯、简单、让人看到希望,而这一想就是将近20年,硕士、博士、工作……刘秀香的时间紧紧和新生儿绑在了一起,她是患儿的“刘妈妈”,而在自己孩子眼里,妈妈总是在上班、总是在出差。

“只有在病房里,心里才踏实”

在刘秀香看来,早产儿出生后是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首先是呼吸关,然后体温关、感染关、黄疸关……每个关口对早产儿来说都是难关”,渡过每一个难关是这些早产儿来到这个时后的首要任务,也是刘秀香和科室内同事努力的方向。

刘秀香在查看病房患儿的病历

“这些患儿病情往往变化很快,也有的在住院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快速地做出决定、快速地治疗。”

那是上星期的一天晚上,NICU科室内来到一名患儿,因为重度窒息导致大脑缺氧,同时伴随有抽风,情况一度紧急,接到同事电话后,刚下班回到家的刘秀香赶忙回到病房实行抢救,一直等到孩子渐渐稳定下来,刘秀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这时钟表的指针已走过午夜十二点。

而这一晚的奔波不止如此,早上五点,刘秀香又接到了科室同事的电话,另外一个孩子突发问题需要指导,这时刘秀香二话不说又匆匆赶来了医院病房。

无数次的抢救,练就了刘秀香的迅速反应能力,“别看我个子不高,但我走路特别快”,刘秀香说,“我们的工作节奏是比较快的,碰到重症患儿,就是快速反应,在这种时刻,时间就是生命。”

刘秀香在与科室同事交流

看到一个个重症患儿抢救过来时,是刘秀香最为安心的时刻。每天每个患儿至少会有三到五次的查房,重症的患儿次数还要多,NICU的每个孩子,她如数家珍。

即便是回到家,刘秀香的手机也是24小时开着机、放在身边,以便可以随叫随到。每次回到家,刘秀香反而不安心起来,有时同事即便没有给她打电话,她也会拨打起同事的电话,“那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对这些新生儿的担忧也从刘秀香的日常延伸到了梦境中,“有的时候,碰到比较特殊的患儿,晚上做梦都会梦到这个孩子怎么怎么样了。”

“拯救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

还是一个医学生时,在刘秀香的想法里,孩子的世界简单、单纯,能让人每天看到希望、心态年轻,于是在读硕士时,她没有犹疑,选择了新生儿专业,从此她的欢乐和忧伤就与新生儿连结在了一起。

到今天,她在NICU工作的时间已将近20年,抢救、照护过的新生儿已数不清,但在记忆的长河里,一位普通妈妈的一句话:“我这个孩子保不住,我这个家庭也保不住了”,在她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那还是十几年前,有个孩子刚生下来时就患有败血症,病情变化急剧,即便是经过最大努力,因为病情太重,这个孩子最终也没能活下来。

刘秀香在与患儿妈妈沟通时,这位妈妈说,这个孩子保不住,我这个家也保不住了。而后来,刘秀香了解到,这位妈妈的生活也真的因为孩子的离去,婚姻和家庭随之破裂。

刘秀香百般遗憾,遗憾之下也让她开始思考:自己每天在救治的每一个孩子,背后可能是挽救的一个个家庭。这以后她更是不断鞭策自己,也不断鞭策同科室的工作人员,尽最大努力挽救孩子的生命。

“虽然我们不可能挽救每一个孩子的生命,保证每一个孩子像正常孩子那样从此健健康康,不留下任何后遗症,但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刘秀香说。

“快叫刘妈妈  快叫刘妈妈”

遗憾的时刻会有,感动的时刻也会有。2009年,刘秀香前往澳大利亚学习,学习归来在医院门诊出诊时,有个家长抱着孩子用惊讶的眼光看向她,并用激动的语调大声说,“刘主任你回来了”。看到这一幕,刘秀香一头雾水,“您是?”

这位家长继续激动地说,“刘主任,你忘了吗,当时我这两个双胞胎孩子都下了病危通知,上了呼吸机,是您给救治回来的,后来我就来找您,告诉您两个孩子恢复得很好,他们说你出国了,没想到今天在这遇到您了。”说完这些,这位家长赶忙跟身边的孩子说,“快叫刘妈妈,快叫刘妈妈。”

听到这些,当时的刘秀香已然热泪盈眶。“很多时候,我们在病房工作的时候,根本没想到会得到家长的感谢和回报,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救了那么多孩子,很多孩子的模样根本不记得了,没想到家长们却记住了我们。”

在NICU,患儿是无法沟通的,有些病情比较重的孩子甚至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治疗的过程异常艰难,高压、焦虑占据了许多患儿家长的日常,每每这种时候,刘秀香就会像朋友一样安慰这些家长。现在她的很多朋友就是患儿住院的过程中,不断沟通和交流的患儿家长。

早产儿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出生后跟爸爸妈妈待在一起,刘秀香和同事们在日常照护好他们的同时,每天会向患儿的爸爸妈妈“报告”孩子的最新情况,每天下午是固定的医护人员与家长沟通时间。

而等小患儿们恢复健康出院后,这些家长成了过年过节打电话过来问候医护人员的人。“从医这么多年可能听到过无数声谢谢,但现在听到时还是最初的那种感动,这两个字对我们每一位医护工作者来说,份量很重。”

女儿的印象:妈妈总是不在家

每个刘秀香休班的日子,是女儿最为开心的时刻,但这样的时刻并不多。每天和病房里的孩子在一起的她,压缩的是与自己孩子相处的时间。“妈妈你怎么每天都上班啊”,这是刘秀香从女儿那里听到最多的话。

有天,刘秀香的女儿从幼儿园回家,给爸爸看自己在学校画的一幅画:画里有一座城堡,城堡上有一个大人和一个小朋友。女儿对爸爸说,“爸爸你看,这是我画的你和我,咱们两个在城堡上看风景呢”,听到这句话的爸爸问,妈妈呢?“妈妈在上班啊”,女儿说。

“在我女儿眼里妈妈就是一个整天要么上班要么出差的人,整天不在家的人。”20多年从医生涯中,刘秀香几乎每天都会和孩子们在一起——病房里的孩子。“我跟病房这些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自己的孩子要多得多”,刘秀香说。

33岁博士毕业后,刘秀香把精力一心放在了心爱的医学事业上,每天在NICU科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为了更好把自己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她甚至把自己生孩子的时间“延期”了。39岁时,她有了自己的女儿。“当时年轻的时候,就想着多做点工作,一生孩子不就耽误工作了嘛。”

可即便是晚几年与自己的孩子见面,刘秀香忙碌的脚步也仍未停下来。孩子一岁时,因去外地学习交流,刘秀香几天或者半个月的不在家是经常,而现在孩子大部分时间只能由姥姥姥爷照顾……“说起来,其实挺对不起老人和孩子的。”刘秀香说起这些时,脸上满是对家人的愧疚。

现在疫情期,由于防控要求,很多孩子无形中多了很多与家长相处的时间,而对身为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NICU主任刘秀香来说,这段时间比以往更为忙碌,“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连着好几周,一天都没有休息,天天在科室里,要保护好每个住院患儿的安全,在保证正常治疗的同时不增加其他危险。”刘秀香说。

刘秀香在病房查看早产患儿的情况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里,每个暖箱旁边会放着一瓶免洗手消液,每查看一个孩子,刘秀香就会使用免洗手消液洗一次手,一天下来这个动作她会重复无数次,“每天查完一遍房,我的手就会脱一层皮”,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刘秀香的双手有点发红,有时她会不自觉地挠一下。看到记者注意到了她的手,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的手对酒精有些过敏。

NICU的早产患儿从一出生开始就面临着各项挑战和考验,而背后正是像刘秀香这样的医护人员一路带着这些孩子“过关斩将”,直到抵达安全的领地,与父母见面。病房里的早产儿不断住院、出院,不大不小的暖箱里换了一个又一个的患儿,不变的是,刘秀香和科室同事从一而终的心,把每个孩子当做是自己孩子照护的真心。

来到NICU病房,每个早产儿安静躺在暖箱里,每个暖箱旁边放置着一个个的机器,随时监测患儿们的情况,除了偶尔机器发出的提醒声,每位医护人员的声音、动作中都透着一股温和和轻柔。

这份安静和温柔将这些患儿与嘈杂的外界隔离开来,他们的任务只有早日恢复健康,与家人团聚,这份安静也将24小时照护他们的医护人员与外界隔离开来,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每个患儿都可以健健康康出院。

也会有很累时候,不断地与家长沟通、不间歇地抢救患儿,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是刘秀香很多病房日子的写照,“抢救时根本不觉得累,但每次抢救完之后就觉得好疲劳好疲劳,一句话都不想说。”但她接着说,“当看到危重的患儿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从死神手里夺回来时,那种成就感是没有什么可以取代的。”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李沧区委常委、副区长刘学辉今日做客民生在线 提问中

2020-06-08    青岛新闻网

观象山|山东全力进军工业互联网,“领先半个身位”的青岛要担纲

2020-06-09    青报观象山

一图看懂 | 关于工业互联网 周云杰是怎么解读的?

2020-06-08    青岛新闻网

定了 首届青岛国际教育峰会名家云集 就在6月13日

2020-06-09    青岛新闻网教育

20所高中陆续公示自招名单 部分学校自招只是“敲门砖”

2020-06-09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青岛发放50万张出租车惠民券 公交车“复工票”同步推出

2020-06-09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青岛获批“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

2020-06-09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阵雨今天就到 今日最高29℃ 沿海有雾

2020-06-09    大众网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