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评发帖送口罩!

打开

户口?房子?票子?青岛为留住大学生出“新招”

2020-03-18 18:53    回澜听涛

疫情过后,经济发展要继续,城市竞争也得继续。

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发达省份和城市的竞争优势,本质上也都是人才优势。因为有人才有生产力,人的收入、消费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参与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是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基础支撑。无论是城市的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收入的提升,离不开高端产业的支撑,而高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口的支撑。

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人口增长最多的省份,正是经济最发达的广东。2019年末,广东全省常住人口11521.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5万人。总量第一,增量也是第一。

如果排除人口自然增长,单看人口流入数量,以经济活力旺著称的浙江则成为2019年的“冠军”。2019浙江净流入人口84.1万,比广东多出1.5万人。

同期,山东人口增长量仅为23万人。

从城市来看,2019年杭州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一,增长55.4万;其后为深圳41.22万、广州40.15万、宁波34万、佛山25.29万、成都25.1万、重庆22.53万。青岛的成绩为增长10万,差距悬殊。

青岛要在疫情过后实现快跑赶超,一定要吸引人,尤其是高素质的人。因此,3月17日,青岛公布实施“聚青行动计划”,出台十条举措吸引大学生“来青、留青、回青”创新创业,包含青岛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可以申请落户,博士研究生最高给予1500元/月的住房补贴,博士研究生每人给予一次性安家费15万元、硕士研究生每人10万元等含金量十足的引才举措。

优惠政策和住房补贴双管齐下,青岛对人才的吸引力还在继续提升。但说到底,人才来青岛,更看重个人前途和成长以及城市的潜力。城市之间在抢人大战中的角力,更像是城市产业结构层次的比拼。

3月17日出台的吸引大学生来青、留青、回青创新创业十条举措,打出了大学生聚青计划的“组合拳”。

其中,青岛在之前的落户政策上进一步放宽了门槛——“毕业学年大学生可在青落户”,同时升级了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政策,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每月补贴标准分别提高了400元和300元。

不过,随着各地人才政策的出台,落户与现金补贴,甚至是一次性安家费,都只能算得上是“常规”操作。“来了就是青岛人”的诚意,更多体现在成全年轻人的梦想上,而这些年轻人的激情和价值,也会成为青岛发展最核心的活力,成为推动青岛开放创新的一个个现实。

比如这“十条”举措,在招才引才的同时,将更多的目光聚集在了人才的培养上。”青年见习补贴政策”,为企业与青年双选提供了3-12个月的参考时间;“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为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灵活就业托了底,也是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试错的空间。

同时,将选人用人的权力、补贴的标准更多下放企业,也是市场化的创举。“‘金种子’人才储备工程”,就是让企业去遴选在校生,政府给予企业补助,既能更精准地填补企业的人才窗口,同时对“金种子”人才来说,也更像是去企业的“游学”,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成长与过渡。

此外,除了在育人、成人上的侧重,“提供免费档案托管服务”、通过“青岛人才网”“青岛就业网”等实现全程网办等举措,也确确实实做到了企业和人才的心里,毕竟政策不是“出了就行”、为了出台而出台的官样文章,而是能够更快更好地暖企业暖人心,这折射的也是青岛在服务意识方面的变化,青岛吸引人的,不仅有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创业环境,还有优质的人文环境。

拿出真金白银,更拿出培养方案,青岛在人才争夺大战中放大招、放实招,其实关系的是青岛的下一个“十年”,像现在正在红红火火进行的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开跑,要实现赋能百业,要释放数字红利,比以往更依赖人才配套等软环境的建设。相辅相成的是,城市产业结构层次上去了,人才有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对前景也有清晰的预期,城市在抢人大战中真正的竞争力也就上去了。

与深圳、杭州的人才数量相差甚远,细究根源,产业结构的落后无疑是人才不来青岛、不留青岛的“罪魁祸首”——传统产业利润低、工资低,新兴产业没成型、岗位少。

要打破这个桎梏,就要让产业和人才实现良性的循环互动。对于青岛来说,人才与产业互动的问题,不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而是一个怎么“无中生有”的问题。

就以青岛最引以为豪的制造业来说,怎么让传统的制造业嫁接到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的风口上去,就像10年来互联网激活零售、餐饮、金融一样,让“万物互联”激发出青岛制造的新业态、新模式、新生态,是创造新动能、新岗位、新经济,实现人才与产业良性循环必须踏出的一步。

青岛急于要打破这个循环。具体怎样实操?我们不妨从深圳杭州的成功经验来看点门道,杭州人口从2015年开始的爆发式增长,更大程度上可能要归功于阿里巴巴上市后带来的平台经济增长,深圳因为有华为和腾讯,亦然。

城市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大企业的平台效应与城市引才政策的相得益彰,成就了杭州和深圳。

基于此,青岛也正在趟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路子。

借助“外脑”搭建大平台。青岛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可以说是一个人工智能应用的天然“试验场”。去年11月,青岛与华为、科大讯飞、商汤科技、腾讯、旷视等一大批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共同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青岛宣言》,在青岛打造这样一个人工智能应用科技产业高地,把全国全球的要素资源集合起来,大家在这里集聚、互动、耦合,形成完备的产业生态。这是青岛着眼于自身的产业布局,搭建平台吸引头部企业来青岛聚集为青岛的产业“开山辟路”。

传统制造与人工智能的互动耦合就这样“无中生有”,这种为人工智能拓宽应用场景的实践,无疑让青岛成为相关领域人才一展身手的最佳舞台。

另一方面,青岛也更加注重本土平台的培育。3月5日上午,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主持海尔集团发展规划工作主题座谈会。会上,相关领导研究了《四年5000亿,再造一个新海尔》的发展规划,提出要整合全市资源,全力支持海尔平台建设,将青岛打造成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从去年开始,青岛就启动了一系列“新基建”布局,无论是5G基站建设还是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都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硬件基础;而海尔的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则成为这一领域最成熟的平台之一,被评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十大双跨(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并位居首位。

青岛意识到扶植本土大平台的重要性。关键是青岛怎么帮海尔“搭桥”,把这个平台的辐射力乘数级放大?海尔这个平台做起来之后,会不会和青岛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一起?能不能产生阿里之于杭州的效应?

可以判断的是,青岛有这么好的制造业基础,海尔的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对青岛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赋能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的利润率也就自然提高,青岛工资和税收也就水涨船高。而COSMOPlat对于青岛的意义,不仅是变革产业结构,更是生长为工业互联的人才聚集地。

无论是外部引进还是本土培育,都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需要魄力和耐力!但只有跑赢了这场比赛,青岛才能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抢占更多人才、拥有更多资源!

各区市确诊人数统计

市南区

--

市北区

--

崂山区

--

李沧区

--

城阳区

--

黄岛区

--

即墨区

--

胶州市

--

平度市

--

莱西市

--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观象山|爆红的苏州“三大法宝”,戳中痛处!也是青岛的“妙药”!

2020-03-18    青报观象山

青岛市社会组织总会王端瑞一行访问青岛新闻网

2020-03-18    青岛新闻网

钟南山:不能靠集体免疫解决问题,下一步是要生产出有效的疫苗

2020-03-18    人民日报

每人每天200元,这些人能领!青岛应对疫情稳就业实施细则发布

2020-03-18    青岛日报

市北发布重要通告!拟由境外入市北区人员,应提前72小时报备

2020-03-18    市北卫生健康

官方揭秘青岛热门板块最新规划 来看看哪里要拆!

2020-03-18    青岛新闻网

刚刚,青岛机场发布重要通知!

2020-03-18    青岛新闻网综合

已批复!青岛这些地方将被征收!快看有你家吗?

2020-03-18    青岛新闻网综合

国家卫健委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这些情况建议不戴口罩了

2020-03-18    国家卫健委网站

山东又有3人境外回国不报备!连同亲属一起严肃处理!

2020-03-18    青岛日报

查看更多

跟评发帖送口罩!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