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8月14日讯(记者 崔文静)8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公布了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区)名单,确定青岛市、武汉市等16个城市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区)。
2015年,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在全国启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青岛市成为首批示范创建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示范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全力推进。通过几年时间努力,青岛市社会信用体系从无到有,在制度设计、平台建设、信息归集、信用监管、联合奖惩等层面取得了全面突破,全市信用环境获得了极大改善,国家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大幅提升,进入全国前10。此次获批示范城市,是对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高度肯定。
信用制度全面覆盖
坚持制度先行。制定出台了《青岛市“十三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对照国家文件,相继出台《关于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实施意见》《青岛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青岛市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青岛市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青岛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施意见》《关于规范和加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管的通知》等制度文件;结合地方实际,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青岛市公共信用信息查询管理暂行办法》《青岛市信用“红黑名单”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的通知》等,全市形成了规划、办法、意见、方案、通知全方位支撑的制度体系,实现了信息归集应用、联合奖惩、惠民便企、信用修复等领域全覆盖。
坚持标准统一。编制公共信用信息“三清单”——公共信用信息数据清单、行为清单和应用清单,制定了6155项公共信用信息归集目录;编制联合奖惩行为清单和措施清单,明确39类联合奖惩对象和1200多项联合奖惩措施;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全覆盖,2016年起,新注册市场主体赋予统一社会信用代码;2017年底,全市220840个存量主体代码100%转换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建立了新旧代码映射库,所有市场主体均拥有了“信用身份证”。多措并举,实现重错码率降为零,代码转换效率和质量全国领先。
各区市、各部门也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大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实施意见、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涵盖经济、社会、司法、个人和精神文明建设、失信治理、信用产品应用、信用机构培育发展等各个方面,累计达到300多件,构建了全面、系统、完善、细致、精准的社会信用体系总框架。
平台信息全面支撑
建成以“一网三库一平台”(“信用中国(山东青岛)”网站,法人、非企业法人和自然人三大数据库以及市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完成与国家、省平台的一体化改造。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六个全面。一是信息报送单位全面覆盖,司法、行政和水电气热通信等公共事业单位100%联通信用平台,常态化报送单位达62个。二是信用信息主体全面覆盖,归集信息5.7亿条,实现法人和自然人100%全覆盖。三是失信记录全面穿透,76269家单位失信信息全部关联至法定代表人,为实现精准监管奠定了基础。四是信用信息全面公开,通过“信用中国(山东青岛)”网站公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368.5万条,“双公示”数据量与工商企业总数的比值为7.5,高于全国水平。五是服务功能全面集成,平台具备异议处理、信用修复、信用培训、承诺签署等各项服务功能,实现了信用服务“一网通办”。六是使用主体全面覆盖,通过将平台嵌入金宏办公系统,使得平台使用主体“横到边、竖到底”,横向上可以覆盖银行、医院、学校等单位,纵向上可以深入村居社区,大大提升了平台使用便捷度。2017年,青岛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获评“国家标准化平台网站称号”。
信用监管全面实施
事前推行信用承诺制度。主动承诺型、容缺受理型、告知承诺型、信用修复型、行业自律型信用承诺全面覆盖,以信用承诺筑牢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第一道防线。全国率先将市场准入前承诺嵌入工商登记注册系统,实现了所有新注册市场主体100%签署信用承诺;全面实施告知承诺制,已办结“证照分离”事项8267件,2042家企业快速投入生产经营,办理时间不到原来的1/3;全市316大项871子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施自动化容缺受理,受理率100%,通过信用承诺为服务对象办理容缺受理业务12386件次;通过“市级+区市”“集中+个体”“线上+现场”“上门+邮寄”“法官包案+街道走访”“媒体公告+电话通知”等各种方式,督促1000余家在运营黑名单主体100%签署信用修复承诺,有效提升了失信主体的信用意识;结合青岛实际,以航运物流行业为试点,推动全市2000多家涉海企业全数签署行业自律公约和诚信公约,并向全社会发布。全市签署并公示各类信用承诺书22万余份,信用承诺数量占企业总数比重达到47.6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事中推行信用分类监管。把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作为推动新经济、新业态的重要举措,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高标准、高水平建立信用分类监管体系。税务部门在全国率先推出M级纳税信用等级,将个体工商户全部纳入纳税等级评定范围,实现了市场主体纳税信用评价全覆盖。工程建设领域出台17个领域信用评价管理办法,搭建了上下通达、全程覆盖的“建设市场监管与信用信息综合平台”,实行建设、勘察、设计、咨询、造价、监理等工程建设领域企业、从业人员主体信用信息动态记录,实现了所有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全覆盖,推动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居全国前列,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数量连续两年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创新建立了就业创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归集相关信息1.1亿余条,将骗取、虚报、冒领各类就业创业补贴资金及拒不退还骗取资金的单位、个人纳入公共就业创业信用负面清单,作为发放就业创业补贴的重要依据,累计发放创业扶持资金30亿元,惠及50万创业者,有力支持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截至目前,青岛市已在数十个领域开展了信用分类监管,全市监管水平和监管效能有了较大提升,为营造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
事后实施联合奖惩,编制信用联合奖惩行为清单及措施清单,为点对点实施信用联合奖惩提供了精准支撑;签署《关于在工商、人社领域对失信企业实施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的实施意见》《青岛市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对拒绝、逃避、阻挠兵役行为进行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等市级联合奖惩备忘录13个,为扩大联合奖惩范围提供了制度保障;创新设计了“一个接口管审批”的联合奖惩模式,开发设计了“联合奖惩自动化系统”,嵌入了市、区两级所有行政审批系统以及公共事业单位业务系统,实现联合奖惩措施自动触发,执行结果自动反馈,形成了“办事事项—名单关联—奖惩措施—奖惩执行—结果反馈”的工作链条。目前已有市、区两级190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调用联合奖惩系统8300多次。通过开展信用联合奖惩,全市限制严重失信主体注册企业1631次;限制172家失信主体参选守重企业;限制失信被执行人高消费58000余人次;限制283家企业参与招标投标,涉及标的额32.86亿元;117人因失信行为被取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选资格。全市联合奖惩措施实施率达32%,向国家报送联合奖惩案例76000余个,数量全国领先。
重点领域全面推进
相继出台了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个人诚信建设、商务诚信建设等实施意见,推动政务、商务、社会、司法4大领域信用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政务诚信领域。将政务诚信建设作为攻坚事项,列入全市15项重点攻势,从机制建设、失信治理、意识提升、考核监督四个方面入手,致力于处理好“预防与治理,内部与外部”这两对关系,着力打造高效、诚信、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和公开、透明、法治、热情的政府机关。全面建立了公务员等重点职业人群信用档案,组织开展公务员信用培训,广泛开展政务承诺活动,通过“组织定诺、公开承诺、岗位践诺、监督评诺”,提升政府履约践诺意识。推出政务服务承诺“五个一”工程,驻大厅的48个市直部门全部签订信用承诺书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大力开展失信政府机构清理,建立了市、区两级政府与法院的联动机制,打牢了政务诚信建设的机制保障。先后四次组织开展失信政府机构专项清理,推动182个失信政府机构履约或达成和解,解决政府与企业纠纷问题52件,有力提升了政府公信力。
社会诚信领域。在医疗、社会保障、劳动用工、旅游、科研、环境保护等领域建立了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印发《关于加强重点职业人群信用管理的通知》,编制重点职业人群信用信息目录清单,实现了公证员、统计从业人员、项目经理、造价师、勘察设计从业人员等重点职业人群诚信档案的集中管理。
商务诚信领域。聚焦生产、流通、税务、价格、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通运输、中介服务、会展广告等关键要素和重点领域,高标准、高水平建立信用监管体系。创新出台了《青岛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标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量化管理办法》,通过信用量化管理,引导企业既积极参与招投标,强化资源市场配置作用,又增强投标人的诚信意识,变“要我守信”为“我要守信”。实行“食安亮化”工程,建立了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和量化分级全覆盖的食品流通全过程追溯体系。
司法公信领域。建立了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机构和人员信用记录,实施分类管理,全国首创司法鉴定机构分级管理,被司法部评为“青岛方案”在全国推广;全方位推动审批公开、检务公开和执法公开,创新执行公开模式,打造了“青岛市金法媒信用曝光平台”,2018年4月上线运行,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24093条,联合惩戒案例390个,点击量304887次,让黑名单暴露在阳光下。司法公信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失信行为全面治理
针对当前失信问题频发,失信行为社会关注度高的现实情况,探索“失信核查——约谈培训——整改报告”的失信治理“三步式工作法”,走出了一条以信用监管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新路子。聚焦失信黑名单和重点关注名单主体治理,通过承诺、穿透、惩戒、培训、整改、修复、报告等各种有效手段,形成全流程工作机制,让失信主体成本加大、主动纠错。
全核查广调研,建立失信主体清理整治“一本帐”。建立了点块结合的排查机制,由工商、公安、法院分别提供各黑名单主体及其主要负责人、财务代理人的联系方式。由海关、税务、法院、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按失信主体类别分工进行电话访问,了解企业详细情况。对于多次电话无法联系的失信主体,由各街道办事处进行实地走访,摸清失信企业状况,建立工作台账,为开展失信治理提供了保障。
深约谈重培训,打造失信主体意识提升“一盘棋”。为强化失信主体信用意识,督促其尽快履约,打捞失去的信用,青岛市针对失信主体进行了广泛约谈,截至目前,已约谈各类失信主体343人;各区市、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信用修复培训,以“线上+线下”“实地+远程”“集中+个体”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努力实现失信主体信用修复培训全覆盖。全市已培训失信主体200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失信主体信用意识。
推整改出报告,推出失信主体主动自新“一扇窗”。畅通失信主体修复渠道,创新建立“办理过程零跑腿,材料提交一网通、条件符合一次办、修复流程三联动”的信用修复“0113”新模式,提高了信用修复便捷性。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协同参与。由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对失信主体进行实际调研,对失信主体修复意愿和修复能力进行整体评估,对其整改完成情况及参加信用修复约谈培训情况进行记录,列入信用报告,作为企业修复信用的重要证明,大大提升了信用修复的质量和效率。
严治理重整治,织就失信主体寸步难行“一张网”。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问题,深入开展失信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印发了《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工作方案》,召开了专项治理工作部署会,各部门协同联动,使一大批重点领域失信主体得到惩治,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失信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1312起,向受害人累计返还被骗资金746万元;查处无证行医案件101起,罚款788.8万元;立案查处药品经营企业90家,药品使用单位81家;破获涉及虚开案件236起,查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38440份,涉及金额114.35亿元,查补税滞罚共计1.88亿元。通过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有效震慑了违法失信行为,在全市构建起了“失信寸步难行”的良好格局,全市信用环境获得极大改善。
惠民便企全面落实
出台个人信用积分管理办法和信用“红黑名单”管理办法,实现全市自然人和法人信用评价全覆盖,依托信用评价,为守信主体提供全方位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
政府层面,制定了《青岛市全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支撑“一网通办”的实施意见》,并全面启动“信用+政务服务”“互联网+信用+民生”等项目建设,成为运用信用手段助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切实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供支撑。项目实施以来,先后为服务对象办理容缺受理业务12386件次,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成本。税务部门推出“诚信推定”理念,将管理中监督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提出6大方面共40项诚信推定创新措施,全面降低了办税成本。
市场层面,出台了《关于开展“信易+”守信激励工作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信易贷”“信易批”“信易惠”“信易行”“信易游”“信易租”“信易医”“信易通”“信易保”“信易住”等 10大工程。交运集团推出推出“交运信易卡”,为守信主体在交通出行、车辆维修、车辆救援、车辆保险、充值充电、停车等方面提供折扣优惠或便利;青岛旅游集团推出守信主体享受旅游线路优惠,守信主体可在旅游出行和旅游车辆租赁等方面享受8折到9.5折不等的优惠。
典型示范全面树立
按照“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的思路,结合我市实际,在重点区域、行业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在行业示范建设上,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充分利用青岛市作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优势资源,重点推动海洋领域信用体系和金融领域区域性信用大数据中心建设。创新性地以行业联盟形式打造了国内首个完整的海洋经济“信用链”,建成了区域性小微企业信用数据中心,“以数据评信用,以信用促增资”,通过信用评级向辖区内银行业机构推荐企业223户,获得银行贷款44.5亿元,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在区域示范建设上,注重结合地方实际。2017年,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即墨区、平度市获批创建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在示范创建过程中,西海岸新区紧紧围绕商事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开展试点示范,构建“宽进严管、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商事主体监管新模式;即墨区着力打造“信用+商贸”,注重提升商户诚信经营水平;平度市大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信用助力乡村振兴,建立农户信用档案,为信用优良农户,优先给予信贷支持,贷款余额达到602752万元。
在部门信用体系建设上,注重因势利导。市创投中心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全流程、专业化、高标准的政府引导基金信用体系;青岛交运集团创新企业信用管理新模式,利用“道德银行”存储员工诚信财富;城市管理部门通过建立系统完善的城市管理信用体系,变刚性执法为柔性约束,实现了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通过部分部门的示范带动作用,信用监管已覆盖青岛政务、商务、社会、司法等领域的20多个行业,为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获批示范城市,将极大提升青岛的城市形象,成为我市“招商引资、招财引智”过程中的一张闪亮名片,同时,也将大大带动全市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助于我市在信用工作中发挥优势,补齐短板,进一步向先进地区看齐,为打造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信用力量。
下一步,青岛将以此次获批示范城市为契机,结合高效青岛建设攻势,以“全域统筹、试点带动、行业引领、社会共建”为指导思想,以建立新型信用监管机制为基础,以“立信、知信、征信、评信、用信、守信”为主线,以大数据和信息化为支撑,以信用惠民便企为主导,进一步加大信用服务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双轮驱动,推动“信用青岛”建设向纵深发展,使守信主体更有获得感,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营造更为优良信用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青岛新闻网 2019-08-14
青岛新闻网 2019-08-14
青岛新闻网 2019-08-14
青岛新闻网 2019-08-14
环球网 2019-08-14
青岛新闻网 2019-08-14
青岛新闻网 2019-08-14
青青岛社区 2019-08-14
识别二维码
关注青岛新闻网微信qdxww0532